宣威州
清雍正五年 (1727) 析沾益州北部新化里至高坡顶置,属曲靖府。治所即今云南宣威市。民国 《宣威县志稿》: 宣威关 “即今西关,明洪武十三年征南大将军傅友德自永宁来,城乌撒,设关于此,以资镇摄,后人因取为州、县之号”。1913年废为县。
清雍正五年(1727年)置,治今云南省宣威县。辖境相当今云南省宣威县。属曲靖府。1913年降为宣威县。
清雍正五年 (1727) 析沾益州北部新化里至高坡顶置,属曲靖府。治所即今云南宣威市。民国 《宣威县志稿》: 宣威关 “即今西关,明洪武十三年征南大将军傅友德自永宁来,城乌撒,设关于此,以资镇摄,后人因取为州、县之号”。1913年废为县。
清雍正五年(1727年)置,治今云南省宣威县。辖境相当今云南省宣威县。属曲靖府。1913年降为宣威县。
①清雍正六年(1728)置,属建昌镇。在今四川宁南县(披沙)。设游击驻防。②在今贵州铜仁市北。明万历七年(1579)将马公坪营改置,设千户防守。明万历七年(1579年)以马公坪营改置,在今贵州省铜仁市
明洪武初置,属播州宣慰司。治所即今贵州瓮安县西北瓮水司。万历二十九年(1601) 改置瓮安县。
在今浙江江山市南。《方舆纪要》卷93常山县:广济驿“在县城东”。《清一统志·衢州府》:广济驿“在江山县南……顺治十二年始移常山之广济驿于此”。
1933年日本占领期间置,属高雄州。治所即今台湾屏东县。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仍设屏东市,为台湾省辖市。1950年改设屏东县。据 《清一统志·台湾府》: 半屏山 “在凤山县北七里。《通志》: 自台湾
清置,属新安县。即今河南新安县西二十二里铁门镇。《清一统志·河南府二》: 阙门镇 “在新安县西三十里阙门山侧,一名铁门镇”。
即弘静县。在今宁夏永宁县南望洪附近。王仲荦《北周地理志》卷1:“《隋图经》云“宏静县本汉城,居河外三里,乃旧薄骨律仓城也。后魏立宏静镇,徙关东汉人以充屯田,隋立县。”即“弘静县”。
在今新疆库车县城东北四十六里确尔达格山南麓。分东西二寺,分布在铜厂河东西两岸。东寺依山而建,寺垣已毁,外侧尚存78米长的土墙一道。寺内有房舍和塔庙遗迹,全系土垣建造。西寺有土城一区,呈方形,周长318
唐置,属百丈县。在今四川名山县东北二十里新店镇。《元和志》卷32百丈县:抚人戍“在县西南二十里”。
在今云南呈贡县西隅。《方舆纪要》卷114呈贡县:伽宗城“在县治西。大理段氏时,上官伽宗所筑, 因名”。
明洪武四年 (1371) 置,属东胜卫。治所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境。不久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