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鼎山
①亦作宝顶山。古名宝峰山。在今四川大足县东北三十里。明曹学佺 《蜀中名胜记》 卷17大足县: “宝顶寺,唐柳本尊学吴道子笔意。环崖数里,凿浮图像,奇谲幽怪,古今所未有也。” 宝顶寺又曰圣寿寺、圣寿院,在宝顶山上。宋代摩岩造像共十三处,造像数以万计。
②亦名雪拦山。即今四川松潘县东三十里宝鼎山。为岷山主峰,海拔5588米。明张瀚 《松窗梦语》卷3西番记: “松潘城之东三十里,为雪阑山,四时积雪不消,俗呼宝鼎,即古岷山也。”
①亦作宝顶山。古名宝峰山。在今四川大足县东北三十里。明曹学佺 《蜀中名胜记》 卷17大足县: “宝顶寺,唐柳本尊学吴道子笔意。环崖数里,凿浮图像,奇谲幽怪,古今所未有也。” 宝顶寺又曰圣寿寺、圣寿院,在宝顶山上。宋代摩岩造像共十三处,造像数以万计。
②亦名雪拦山。即今四川松潘县东三十里宝鼎山。为岷山主峰,海拔5588米。明张瀚 《松窗梦语》卷3西番记: “松潘城之东三十里,为雪阑山,四时积雪不消,俗呼宝鼎,即古岷山也。”
即今河北清苑县(南大冉)东南东闾乡。明嘉靖《清苑县志》卷1:东南“四十五里曰东闾村”。
①西汉太初元年 (前104) 置,属犍为郡。治所在今四川筠连县西南至云南盐津县一带。元光五年 (前130) 为犍为郡治。始元元年 (前86) 郡治移僰道,仍属犍为郡。三国蜀属朱提郡。延熙中及西晋怀帝时
唐开元十一年 (723) 改汾阴县置,属蒲州。治所在今山西万荣县西南宝井村。《旧唐书·地理志》: “开元十一年,玄宗祀后土,获宝鼎,因改为宝鼎。” 乾元三年 (760) 属河中府。北宋大中祥符三年 (
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广西路置,属云南布政司。治所即今云南泸西县。辖境约当今云南泸西、弥勒、师宗、丘北等县及砚山县部分地方。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改广西直隶州。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广西
在今广东阳山县东。《方舆纪要》卷101阳山县:牛仔营“在县东,接乳源县界。防企山、滑峒坑诸贼”。
在今河南登封市西北嵩山少林寺西侧。为历代少林寺高僧墓地。现存唐至清砖石墓二百二十余座,造型各异,是古代砖石建筑和塔雕艺术宝库。
①即今湖北宜城市东北五十里新街乡。1931年5月中国共产党鄂豫边区苏维埃临时省委设此。②即今云南元阳县治新街镇。旧属建水县,1917年设新街县佐。1950年为元阳县治。集镇名。(1)在山东省宁阳县境东
在今山西阳曲县北北留乡小直峪村。始建于五代北汉乾祐九年(956)。北宋咸平六年(1003)重建。金明昌六年(1195)大修。元、明、清各代屡有修葺补建。现寺内其他建筑已毁,仅三圣殿和祖师塔幸存。殿南有
在今四川丹巴县东南格宗乡。清康熙四十年 (1701) 置鲁密郭宗土百户。
即朱雀航。亦作南航。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区南镇淮桥附近秦淮河上。因在都城正南,故名。《晋书·王敦传》: “ (王) 敦、(沈) 充首同日悬于南桁,观者莫不称庆。” 即此。即朱雀桁。桁,亦作航。东晋南朝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