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宜君县

宜君县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 (446) 改宜君护军置,属北地郡。治所即今陕西耀县。西魏大统五年(539) 迁至今铜川市西北玉华南四里,为宜君郡治。隋开皇三年 (583) 郡废,县属雍州。大业初属京兆郡。唐武德七年 (624) 属宜州,贞观十七年(643) 废。二十年 (646) 复置,属雍州。永徽二年 (651) 又废。龙朔三年 (663) 复置,属坊州。治所即今陕西宜君县。元改属鄜州,明属延安府鄜州。清属鄜州。民国初属陕西榆林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


在陕西省中部。属铜川市。面积 1476 平方千米。人口9.2万。辖5镇、5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前秦苻坚置宜君护军(在今耀州区城关镇),军以川名。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改为宜君县,县以军名;于今县东西村乡石堡村置石保县。隋开皇三年(583年)废石保县入宜君县(治今耀州区境)。唐贞观十七年(643年)宜君县废,二十年于玉华宫(今县西南)复置。永徽二年(651年)再废。龙朔三年(663年)析中部、同官两县地于今址复设宜君县,属坊州。五代、宋、金因之。蒙古至元六年(1269年)后属鄜州。1913年属榆林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1948年属陕甘宁边区黄龙分区,1950年属延安专区。1958年撤销县制,辖地分别并入铜川市和黄陵县。1961年以原区域复置,属延安专区。1969年属延安地区,1983年属铜川市。地处黄土高原区。青河、五里镇河、雷塬河等东注洛河。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玉米、豆类、高粱、油菜籽、烤烟为主。特产“宜党”。矿产有煤炭、铁、天然气、石油、石灰石、油页岩等。工业以采煤为主,森林采伐占相当地位。有炼铁、农机、陶瓷、面粉、酿酒、食品加工等厂。油布为主要手工业产品。西包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彭祖墓、福地石窟、哭泉。


猜你喜欢

  • 石燕桥镇

    即今四川隆昌县东二十里石燕镇。有桥跨石燕河上,为往来孔道。清咸丰《隆昌县志》卷10:石燕桥在“县南二十里,下达重庆”。在四川省隆昌县东南部。面积77平方千米。人口5.3万。镇人民政府驻石燕桥,人口 2

  • 兴山市

    1946年革命根据地由汤原县兴山镇析置,属合江省。治所即今黑龙江鹤岗市。1949年9月改属松江省。同年12月改名鹤岗市。旧市名。东北解放区设。1946年由汤原县兴山镇析置,市因以为名。治今黑龙江省鹤岗

  • 诸葛屯

    在今贵州福泉县南十六里马场坪镇。《黔记》: “相传汉诸葛亮南征,屯兵于此山中,有遗锅半入土内,人不能取”。

  • 南田厅

    清光绪三十二年 (1906) 置,属宁波府。治所在今浙江象山县南八十里樊岙乡。1912年与石浦厅合置南田县。清宣统元年(1909年)析象山南田岛置,治今浙江省象山县南之南田岛。1912年与石浦厅合置南

  • 堋口县

    北宋熙宁二年 (1069) 置,属彭州。治所在今四川彭州市西北三十里关口。四年 (1071) 废入九陇县。

  • 五陇山

    在今河南邓州市西。《方舆纪要》卷51邓州:“五陇山在州城西,山有五堆连接,因名。”

  • 桑溪

    在今湖南辰溪县东二十里。《方舆纪要》 卷81辰溪县: 桑溪,“ 《志》 云: 自辰溪分流,合于沅江”。

  • 平康县

    ①三国蜀汉置,属汶山郡。治所在今四川黑水县东北。《三国志·蜀书·姜维传》:延熙十年(247),“汶山平康夷反,维率众讨定之”。即此。南朝宋废。北周复置,属广年郡。治所在今四川黑水县东北六十里。隋大业初

  • 西保安镇

    北宋置,属乐陵县。即今山东宁津县西南二十五里保店镇。

  • 崔庙镇

    即今河南荥阳市南二十六里崔庙镇。民国《续荥阳县志》 卷1: 县城南有崔庙镇。(1)在河北省阜城县东部。面积89.5平方千米。人口4.4万。镇人民政府驻崔家庙。因崔姓主管当地庙会,故名。1958年属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