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水
即菀水。在今河南浚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6浚县: 宛水在 “县西南六十里。《水经注》: 淇水南历枋堰,又东有宛水合焉。其上流有五水分流,世号五穴口。今并为二水,一为天井沟,一分为蓼沟,东入白祀陂,又东入同山陂,溉田七十余顷。又东南入于淇河”。
即菀水。在今河南浚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6浚县: 宛水在 “县西南六十里。《水经注》: 淇水南历枋堰,又东有宛水合焉。其上流有五水分流,世号五穴口。今并为二水,一为天井沟,一分为蓼沟,东入白祀陂,又东入同山陂,溉田七十余顷。又东南入于淇河”。
一名野厢关、野三关。明嘉靖年间置,在今湖北巴东县西南野三河东岸。《明史·地理志》 巴东县: “南有野山关巡检司,本治石柱,隆庆四年更名。”
又作黄梁村。在今广东斗门县 (井岸镇)西北斗门镇。清雍正十年 (1732) 置巡司于此。
即今广东怀集县西六十里梁村镇。明、清于此置慈乐寨巡司。在今广东省怀集县西。明、清置巡检司于此。
即今北京市通县南五十里永乐店乡。当凉水河滨。清于此设义仓,并设把总驻此。
在今湖北浠水县北。《舆地纪胜》 卷47蕲州: 巴河 “源出板石山”。《方舆纪要》 卷76蕲水县:板石山 “在县北,巴水出于此”。
在今陕西凤翔县南。据《史记·封禅书》载:秦文公梦黄蛇自天下属地,其口止于鄜衍,于是作鄜畤,祭白帝。宣公作密畤于渭南,祭青帝。灵公作吴阳上畤,祭黄帝,作下畤,祭炎帝。献公作畦畤栎阳,祭白帝。汉高祖立黑帝
又作瑞洪镇。即今江西余干县西北瑞洪镇。《明史·地理志》 余干县: “西有瑞虹镇,在鄱阳湖滨。”
在今河南通许县西。《方舆纪要》卷47通许县:上仓城在“县西八里。五代周世宗所筑,为漕运转输之处”。
在今贵州铜仁市西南。《方舆纪要》 卷122铜仁府铜仁县: 铜仁大江 “源出乌罗司 (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南乌罗镇) 西九龙山,东流经城南,又东入湖广麻阳县界,谓之锦水,下流入于沅江”。
在今云南牟定县西南三十里。俗讹为罗那关。《方舆纪要》 卷116定远县: 罗平关 “元至大二年,梁王老的与大理构隙,引兵至罗那关,以计杀其守将高蓬”。明属置巡司于此。又称罗那关。在今云南省牟定县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