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安东都护府

安东都护府

唐六大都护府之一。总章元年(668)置,治所在平壤城(今朝鲜平壤市)。《新唐书·地理志》:“总章元年,李勣平高丽国,得城百七十六,分其地为都督府九,州四十二,县一百,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城以统之。”辖境西起辽水,东与北皆抵海,包有今乌苏里江以东和黑龙江下游西岸及库页岛直至大海,南至朝鲜大同江地区。其后大同江南岸渐为新罗所据,松花江、乌苏里江以东、鸭绿江上游一带为渤海所有。上元三年(676)移治辽东城(今辽宁辽阳市老城),仪凤二年(677)徙治新城(今辽宁抚顺市北高尔山城)。圣历元年(698)改为都督府,神龙元年(705)复为都护府,以幽州都督兼领都护。开元二年(714)又移治平州(今河北卢龙县),天宝元年(743)又迁辽西故郡城(今辽宁义县东南大凌河东岸)。自开元七年(719)起都护例由平卢节度使兼领,至肃宗上元二年(761)平卢节度使南迁淄青而废。


唐都护府之一。总章元年(668年)九月平高丽,十二月分其地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百县,于平壤城(今朝鲜平壤市)置安东都护府,用其渠帅为都督、刺史、县令。辖境约当今辽宁省辽河以东、吉林省松花江和头道江西南,以及朝鲜北部和西部地区。圣历初渤海兴起后,辖境东部、北部缩小,东至今吉林省白山市、辉南县,北至辽源市。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辖境南部缩小,浿水(今朝鲜大同江)以南为新罗所有。咸亨元年(670年)移治辽东,上元三年(676年)移治辽东城(今辽宁辽阳市),仪凤二年(677年)移治新城(今抚顺市北高尔山)。武周圣历元年(698年)降为都督府,唐神龙元年(705年)复为都护府,移治幽州(治今北京城西南隅)。开元二年又东移治平州(今河北卢龙县)。天宝二年(743年)再移治辽西郡故城(今辽宁义县东南王民屯)。开元七年后,常以平卢节度使(治营州,今辽宁朝阳市。天宝二年徙治辽西郡故城)兼领安东都护,肃宗上元二年(761年)营州陷于契丹,平卢节度使南迁,都护府遂废。


猜你喜欢

  • 湘乡县

    本西汉长沙国湘南县湘乡,建平四年 (前3)封长沙王 (鲁人) 子昌为湘乡侯,改属零陵郡。东汉为县,仍属零陵郡。治所即今湖南湘乡市。三国吴属衡阳郡。隋平陈后并入衡山县。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属潭

  • 石冈门镇

    即今上海市嘉定区东南石冈。清光绪《嘉定县志》卷1:石冈门镇在“县治南六里。以水为名”。

  • 邴里洲

    又名景里洲、景理洲。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西南。《水经·江水注》:枚回洲“其下谓之邴里洲”。《寰宇记》卷146江陵县枚回洲引《荆州志》云:“大洲有三……首曰枚回,中名景里,下名燕尾。”

  • 凯州

    隋仁寿初置,治所在玄武县 (今四川中江县东南)。辖境相当今四川中江县地。大业三年 (607)废。隋仁寿初置,治玄武县(今四川中江县东南)。大业初废。

  • 嘉木箐

    在今贵州惠水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121小程番长官司: “嘉木箐在司南十五里。”

  • 崇龛山

    亦名隆龛山、明月山。在今四川潼南县西南光辉镇境。《元和志》 卷33崇龛县: “崇龛山,在县西三里。” 崇龛县以此名。

  • 五牟峪

    在今甘肃临潭县东北境。《宋史·神宗纪》:熙宁九年(1076),“宗哥首领鬼章寇五牟谷,熙河铃辖韩存宝败之”。

  • 玉里

    即今台湾省花莲县西南玉里镇。原名璞石阁,名称来源有二说:一是阿美语音译,意为“灰尘世界”,因秀姑峦溪久旱干涸,风起尘沙飞扬而名;二是传说秀姑峦溪中有石洁白如璞,砥柱中流,忽隐忽现,溪边曾建璞石阁,故名

  • 船帆屿

    在今台湾省澎湖县南,将军澳屿东端。清高拱乾 《台湾府志》 卷1: 船帆屿 “形如船帆”。

  • 栖东县

    1941年3月山东革命根据地由栖霞县东部析置,治马连冢 (今山东栖霞县东北马陵冢)。1953年7月撤销,并入栖霞县。旧县名。又称栖东行署区(县级)。山东抗日根据地设。1941年由栖霞县东部析置。以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