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龙州
元至元十五年 (1278) 以巴翠部置,属定昌路。治所在今四川德昌县西南大山乡。二十五年(1286) 属德昌路。明洪武十五年 (1382) 改为威隆州。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治今四川省德昌县西南威弄。属德昌路。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威隆州。
元至元十五年 (1278) 以巴翠部置,属定昌路。治所在今四川德昌县西南大山乡。二十五年(1286) 属德昌路。明洪武十五年 (1382) 改为威隆州。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治今四川省德昌县西南威弄。属德昌路。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威隆州。
①在今江苏淮阴县西南废黄河南岸。《水经·淮水注》 载: “淮水又东径广陵淮阳城南,城北临泗水,阻于二水之间。《述征记》: 淮阳太守治。自后置戍,县亦有时废兴也。” 为南北战守要地。《资治通鉴》: 南朝
唐宝应元年 (762) 置,为党项部落州,属秦州都督府。在今甘肃泾川及陕西陇县一带。唐末废。
即今广西桂平县南大洋镇。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桂平县图:南有大洋墟。
清雍正四年 (1726) 分盖平县地置,属奉天府。治所在复州城 (今辽宁瓦房店市西北复州城镇)。辖境相当今辽宁瓦房店市和大连市金州区一带。十一年 (1733) 改为复州。
在今陕西子长县安定镇西北四十里。清道光 《安定县志》 卷2: 柳榆堡“在县 (治今子长县西北安定镇) 西北四十里,宋范仲淹筑”。
在今云南禄丰县北十六里山坡上。从1975—1980年进行八次发掘。获腊玛古猿头骨三具,西瓦古猿头骨一具,带牙齿上、下颌骨破片三十余件,牙齿四百余枚。还发现长臂猿、三趾马、大唇犀、爪兽、剑齿象、虎、立齿
明洪武十一年(1378)置,属河南都司。寻改属后军都督府。治所即今山西晋城市。后废。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改宁山所置,治今山西省晋城市。属河南都司,寻改隶后军都督府。后废。
即城阳。在今山东菏泽市东北五十二里胡集乡东南一里。
在今江苏邗江县南扬子桥附近。隋末杜伏威曾置戍守于此,名扬子镇。唐永淳元年(682)置扬子县,因镇为名。五代南唐改名永贞县。地当运河与长江之交,为南北交通要地。唐大历以后,盐铁转运使置巡院于此。古镇名。
一作那喇特卡伦。清乾隆年间置,即今新疆新源县东那拉提镇。清徐松《西域水道记》卷4:空格斯河“又西北流五十里径纳喇特卡伦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