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漈山
一名东山。即今福建莆田市北草堂山。1965年版《莆田县志》卷1地理志:“广业、广西两溪合流如漈,故名。”旁有西岩,为南宋史学家郑樵读书处,故世称郑樵为“夹漈先生”。
古山名。又称东山。即今福建省莆田市北草堂山。1965年《莆田县志》:“广业、东西两溪合流如漈,故名。”旁有西岩,为南宋史学家郑樵读书处,故世称郑樵为“夹漈先生”。
一名东山。即今福建莆田市北草堂山。1965年版《莆田县志》卷1地理志:“广业、广西两溪合流如漈,故名。”旁有西岩,为南宋史学家郑樵读书处,故世称郑樵为“夹漈先生”。
古山名。又称东山。即今福建省莆田市北草堂山。1965年《莆田县志》:“广业、东西两溪合流如漈,故名。”旁有西岩,为南宋史学家郑樵读书处,故世称郑樵为“夹漈先生”。
五代周置,治所即今山东莱芜市。《寰宇记》 卷21: 莱芜监 “古冶铁之务也。管一十八冶,县、监不相统”。五代周置,治今山东省莱芜市。主铁冶。《太平寰宇记》:莱芜监管矿坑阜等铁坑三,鲁北冶、铜务冶等十八
北宋咸平元年(998)置,属镇戎军。即今宁夏固原县南开城乡。金属镇戎州。元置开成府及开成县于此。北宋咸平元年(998年)置,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南开城。建炎四年(1130年)入金。元至元十年(12
一作多伦尼托克安图土司。清雍正时置,属西宁办事大臣。为玉树四十族之一。驻牧地在今青海玉树县西北安冲乡(拉则)。清末并入安冲土司。民国周希武《玉树调查记》卷下:“多伦尼托克云者,役属蒙古之名地。七族今并
清雍正十三年 (1735) 置,属湖北省。治所在恩施县 (今湖北恩施市)。辖境约当今湖北西南部建始、宣恩二县以西地。1912年废。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置,治恩施县(今市)。属湖北省。辖境约当今湖
即今四川若尔盖县东南包座乡。1935年8月底,红军长征至此,与国民党军激战,全歼敌万二千人,史称“包坐战役”。
即今四川古蔺县。《明史·樊一蘅传》:清顺治二年(1645),张献忠义军攻叙州,“一蘅退屯古蔺州”。即此。清雍正七年(1729)于此置古蔺州巡司。光绪三十四年(1908)移永宁县于此,寻改为古蔺县。
即杜山。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西。汉刘向《说苑·善说》:“齐宣王出猎于社山,社山父老十三人相与劳王。”《水经·淄水注》 作杜山。《元和志》卷10青州临淄县:“社山在县西北二十五里。”清光绪《山东通志》卷2
一作柞岭。在今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北。《魏书·太宗纪》: 泰常六年 (421) 秋七月,“西巡,猎于柞山,亲射虎,获之,遂至于河”。古山名。约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西界。北魏泰常六年(421年),明元
即今天津市东南塘沽区海河南岸邓善沽乡。天津七十二沽之一。清乾隆 《天津县志》 卷4:葛沽巡检辖有邓善沽村。
即今浙江桐乡市东南屠甸镇。清光绪 《桐乡县志》 卷1: 屠甸市镇 “旧名石人泾,在千金乡,县东南十八里。相传寂照寺有二石佛,由海中浮至,以是得名。有谓为屠岸贾故里者,说殊不经,然有屠庵及屠家板桥,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