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郡
隋大业三年(607)改硖州置,治所在夷陵县(今湖北宜昌县西北)。辖境相当今湖北宜昌、枝城、远安等市县地。唐初改为硖州。天宝元年(742)复为夷陵郡,治所在夷陵县(今宜昌市)。乾元元年(758)复为硖州。
隋大业三年(607年)改峡州置,治夷陵县(今湖北宜昌市西北)。辖境相当今湖北省宜昌、宜都、远安等市县地。唐初改名峡州。天宝初复名夷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峡州。
隋大业三年(607)改硖州置,治所在夷陵县(今湖北宜昌县西北)。辖境相当今湖北宜昌、枝城、远安等市县地。唐初改为硖州。天宝元年(742)复为夷陵郡,治所在夷陵县(今宜昌市)。乾元元年(758)复为硖州。
隋大业三年(607年)改峡州置,治夷陵县(今湖北宜昌市西北)。辖境相当今湖北省宜昌、宜都、远安等市县地。唐初改名峡州。天宝初复名夷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峡州。
西汉置,属武威郡。治所在今甘肃古浪县西北。三国魏废。
①即今广东兴宁市东南水口镇。清设兴宁营把总驻防。②在今四川巫山县西北下田乡北之水口。清光绪《巫山县志》卷2:水口在“县东北一百二十里。宋时于此置水口监。今废”。(1)古地名。又称水口隘。在今广东省兴宁
在今辽宁开原、西丰县境清河流域。明末扈伦四部之一哈达部居此。在今辽宁省开原、西丰等市县境清河流域。明末扈伦四部之一哈达部居此。
①亦称刘场。即今四川中江县东南永安镇。民国《中江县志》卷2:刘场“治东南七十里”。又,同书卷3:“刘场俗名牛场。”②清设牛场团。即今贵州福泉县北四十四里牛场镇。1942年设镇。③即今贵州湄潭县西南二十
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东北二十五里大江滨。《宋史·地理志》 黄陂县: “端平三年,寓治青山矶。” 《元史·世祖纪》: 至元十一年 (1274) 十二月,“阿术率万户晏彻儿等四翼军对青山矶泊”。即此。明、清
元置。即今湖南长沙市东南南山铺。明废。元置,即今湖南省长沙市东南南山铺。明时废。
即今江苏洪泽县南十里越城。《清一统志·淮安府二》:月城集“亦名越城集。在山阳县(今淮安市)西南九十里”。
在今北京市门头沟区西北。清光绪《昌平州志》: 洪镇山 “山上有圆城,迤西至断头崖,俱重山叠嶂,不通步骑,边墙止此”。西接沿河口。
即今福建武夷山市东南五夫镇。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置巡司于此。
清雍正十三年 (1735) 分车里九土司及攸乐地置,属普洱府。治所即今云南思茅市。1913年废为县。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置,治今云南省思茅市。属普洱府。辖境相当今云南省思茅市地。1913年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