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露山
即天路山。在今广东新兴县东南。《元丰九域志》卷9新州新兴县“有天露山”。《舆地纪胜》卷97新州:天露山“在州东南二十里。高甲于诸山之上,神祠有巨石焉。泉出其旁,深丈余,鱼牣于中。山上有岱山寺”。
古称天路山。在广东省西南部。绵亘于新兴、开平、恩平、阳春、阳东等市县,长约70千米。包括水源山、东山、乌牛岭、烂头岭、云灵山等。峰下常有云层环绕,云上出露峰顶,因名。山体由石英岩、花岗岩构成。同名主峰海拔 1250 米。为潭江与新兴江、漠阳江分水岭。
即天路山。在今广东新兴县东南。《元丰九域志》卷9新州新兴县“有天露山”。《舆地纪胜》卷97新州:天露山“在州东南二十里。高甲于诸山之上,神祠有巨石焉。泉出其旁,深丈余,鱼牣于中。山上有岱山寺”。
古称天路山。在广东省西南部。绵亘于新兴、开平、恩平、阳春、阳东等市县,长约70千米。包括水源山、东山、乌牛岭、烂头岭、云灵山等。峰下常有云层环绕,云上出露峰顶,因名。山体由石英岩、花岗岩构成。同名主峰海拔 1250 米。为潭江与新兴江、漠阳江分水岭。
今四川自贡市区东北大山铺街。旧属富顺县,后划归自贡市。1979年于此发现以恐龙为主体的脊椎动物化石堆积层,誉为“恐龙之乡”。
①唐初置,属怀州。治所在今河南孟津县东南。武德八年 (625) 省入河阳县。②唐武德四年 (621) 置,属盟州。治所在今河南孟县东南。八年 (625) 废。古县名。唐武德四年(621年)分汉阳县置,
又名朱桥。即今上海市嘉定区西北朱家桥镇。清光绪《嘉定县志》卷1:朱家桥市,“咸丰末避难者聚此成市”。
西汉置,属郁林郡。治所在今广西宜州市。东汉末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属郁林郡。东汉末废。
清雍正三年 (1725) 置,属宁武府。治所即今山西偏关县。民国初属山西雁门道。1928年直属山西省。在山西省西北部、黄河东岸、长城南侧,邻接内蒙古自治区。属忻州市。面积1685平方千米。人口11.1
即今安徽枞阳县治。《方舆纪要》 卷26桐城县: 枞阳城,“ 《城邑考》: 宋末桐城县移治枞阳镇,后又徙池之李阳河。元始还旧治。今仍为枞阳镇。明初置税课局于此”。清末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陈玉成曾在此举行
即今河北邢台市西北黄峪岭。西接山西和顺县。《方舆纪要》 卷15顺德府邢台县: 黄榆岭在“府西百二十里。亦设险处也”。《清一统志·顺德府一》: 黄榆岭 “石径盘旋,形险道冲,有边墙一道”。
明弘治七年(1494)改思印江长官司置,属思南府。治所即今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民国初属贵州镇远道。1923年直属贵州省。1986年改设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清爱必达《黔南识略》卷16:印江县“思
即今山西汾西县西勍香镇。1945年冬晋冀鲁豫边区在此建立汾西县人民政府。
唐贞观五年 (631) 置,后属羁縻穹州。治所在今四川黑水、红原县境。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