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龙潭

大龙潭

①在今贵州石阡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22石阡府苗民司:“大龙潭在司(治今思南县南尧民里)北。澄深不测,有灌溉之利。”

②即古雷塘。在今广西柳州市南十里。《清一统志·柳州府》:龙潭“在马平县(今柳州市)。有二:一为大龙潭,在县南雷山下,即所谓雷塘也;一为小龙潭,在县西南石鱼山下”。


(1)胜迹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南郊。古称雷塘,传说塘有神龙潜居,能兴雷降雨而得名。面积107万平方米。群山苍翠,潭水清澈,林阴幽径,风景优美恬静。唐柳宗元著有《雷塘祈雨文》,明代张翀留有“钓鱼台”遗址和石壁题诗。潭后有七女峰,水从山麓深峪涌出,汇成大深潭。清代范赫有“龙宫府幽潭,潭深三百尺。泉声破空飞,石影倒垂碧”的诗句。还有镜山、炮台山、羊角山等胜景。近年在潭边修建有壮族民居、对歌亭,瑶寨火堂、谷仓亭,苗族芦笙坪、苗王洞,侗族风雨桥、鼓楼等民族建筑物。(2)集镇名。在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西北部。大龙潭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810。因村旁有温泉得名。别名洗澡塘,彝语称嘞杂白收,“嘞”为野外,“杂白”为洗澡,意即“野外洗澡的地方”。产烤烟、稻、玉米、油菜籽等。有采铁矿及红砖等厂。有公路接永峨公路,至县城接昆洛公路。


猜你喜欢

  • 五常县

    1913年改五常府置,属吉林省滨江道。治所即今黑龙江省五常市。1928年直属吉林省。1949年划归松江省。1954年划归黑龙江省。旧县名。1913年由五常府改置,治五常堡(今黑龙江五常市五常镇)。19

  • 杨柳湾

    即今湖北英山县东北二十八里杨柳湾镇。清尹耕云《豫军纪略》卷11: 同治三年(1864)九月,“陈大喜等窜英山以东芭茅街、杨柳湾诸处”。

  • 大通桥

    ①即今江苏南京城中华门西、城墙西南转角处附近之赛虹桥。《明一统志》卷6南京:大通桥、柏川桥“俱在长安右门外,跨运渎”。②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南。《清一统志·凤阳府》:大通桥“在凤阳县东南十里。本名永安桥,

  • 桑洲岭

    在今浙江宁海县西南桑洲镇。《方舆纪要》 卷92宁海县: 桑洲岭在 “县西六十里。有桑洲驿”。

  • 黑龙江站

    亦作萨哈连乌拉站。清置,在今黑龙江省黑河市南坤河北岸。《清一统志·黑龙江》 “布克依站” 条下: 额叶尔站 “又七十八里至黑龙江站,又二十二里至黑龙江城”。后废。

  • 米仓县

    1942年由临河县析置,属绥远省。治所在三道桥(今内蒙古杭锦后旗西三道桥镇)。1953年改为杭锦后旗。旧县名。1942年由临河县西部三、四两区析置。治三道桥(今内蒙古杭锦后旗西三道桥)。1953年撤销

  • 蛟山

    在今安徽旌德县西南五十里。《方舆纪要》卷28旌德县: 蛟山 “山形蟉虬,如腾蛟然。后有洞,径险难入,其中平旷。唐永泰中,山寇王万敌啸聚于此, 招讨使袁击平之”。

  • 亶甲城

    传说为商王河亶甲之都城。在今河南安阳市西北。南宋王应麟 《通鉴地理通释》 卷4: “亶甲城在西北五里四十步洹水南岸。”

  • 新开口堡

    明宣德十年 (1435) 筑,属万全右卫。在今河北万全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18万全右卫:新开口堡“其宁远、德胜、镇湖等墩台为最冲,口外榆林庄一带属部驻牧处也。《边防考》: 堡逼近外境,向来屡被侵犯

  • 东冶县

    东汉改冶县置,属会稽郡。治所即今福建福州市。晋废,其地滨海,为我国通交趾的主要港口。《后汉书·郑弘传》:“旧交趾七郡贡献转运,皆从东冶泛海而至。”古县名。东汉改冶县置,治今福建省福州市。属会稽郡。晋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