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都

大都

元都城。在今北京市区。《元史·地理志》:世祖至元四年(1267),“始于中都之东北置今城而迁都”。至元九年(1272)改名大都。二十年(1283)筑城。蒙人称为汗八里,意即汗城。全城平面呈南北略长的长方形,周长约二万八千六百余米。城东西二边相当于旧北京内城东西城墙,南至今东西长安街南侧,北抵今德胜门、安定门外土城旧址。四面设城门十一座,东、南、西三面均为三门,北面二门。皇城位于全城南部中央地区,东墙在今南北河沿西侧,西墙即今西皇城根,北墙在今地安门南,南墙在今东、西华门大街以南。皇城内以太液池为中心,西有隆福、兴圣两宫, 东部为宫城。皇城外为居民和商业区,南北向主干道和东西向胡同,把全城划分为五十二坊。大都城规模宏大,布局整齐,宫殿壮丽,商业发达,为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城。


元都城。蒙古至元四年(1267年)在金中都城东北郊外另建新城,仍称中都。九年改称大都,二十年筑成。蒙古语称为“汗八里”,意即汗城。外郭城周长28600米,南北略长,呈长方形。南墙在今北京城东西长安街南侧,北墙在今德胜门、安定门外土城旧址,东墙与西墙各在今东直门与西直门南北垂直线上。北面城门有二,其余三面各三。全城共有南北和东西干道各九,组成棋盘式干路。皇城位于大城南部稍西,宫城在皇城内东部。太庙和社稷坛置在皇城右左两侧,接近都城东西墙。都城内皇城外为居民区,分为五十坊。皇城之北积水潭为南北大运河终点,其北岸斜街市是最为繁华的商业区,其次是西城的羊角市、东城的旧枢密院角市。都城规模雄伟,宫殿壮丽,户口繁庶,商业发达,附郭居住各国商人甚多,“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莫能与比”(《马可·波罗行纪》)。为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城市。

元大都平面图


猜你喜欢

  • 乐容州都督府

    唐置,为党项羁縻府,属灵州都督府。其地当在今宁夏黄河两岸地。后废。

  • 华诺辉

    一作和纳海、霍诺海。在今新疆昭苏县东上洪纳海。清徐松《西域水道记》卷4:伊克华诺辉水西南流,“经华诺辉军台西,距特克斯军台一百里”。后移至今昭苏县东郊。

  • 杜步墟

    即今广东阳山县南七拱河南岸杜步乡。清宣统《广东舆地全图》阳山县图:县西南有杜步墟。

  • 阿土

    在今云南建水县南,红河北岸。清代为建水州辖十五勐之一,设掌寨。

  • 保塞县

    北宋太平兴国六年 (981) 改清苑县置,为保州治。治所即今河北保定市。金大定十六年(1176) 复名清苑县。古县名。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改清苑县置,治今河北省保定市,为保州治。金大定十六年(

  • 济尔哈朗图

    即今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东北吉尔嘎朗镇。清为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后旗驻地。

  • 中卢侯国

    亦作中庐侯国。东汉改中庐县置,属南郡。治所在今湖北襄阳县西南。三国魏复为中庐县。

  • 迤都

    元名益图,为大漠南北交通要地。在今蒙古国苏赫巴托省达里干嘎南。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 燕王朱棣获北元太尉乃儿不花、丞相咬住等于此; 永乐八年 (1410) 朱棣北征又过此地,命臣僚致祭山川,更名其

  • 卢乡县

    西汉置,属东莱郡。治所在今山东平度市西北五十里。元始五年(5)封陈凤为卢乡侯,即此。北齐天保七年(556)废。隋开皇十六年(596)复置,属莱州。大业初属东莱郡。唐贞观元年(627)省入昌阳县。古县名

  • 石濑镇

    在今浙江余杭市西七十八里石濑村。《清一统志·杭州府二》:石濑镇“在余杭县东北三十五里, 宋时有酒库, 并设巡司。明因之。今裁”。古镇名。在今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西彭公乡石濑。宋设酒库、巡检司于此。明万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