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苏山
一名太苏山。即今河南商城县东四十里南大山。《水经·決水注》:灌水“导源庐江金兰县西北东陵乡大苏山”。《方舆纪要》卷50商城县:大苏山“下有苏仙市,灌水出焉。一名灌山”。
古山名。又称灌山。在今河南省商城县东南。灌水源出于此。为佛教名山,隋高僧智凯之师慧思大师居此修行讲经五十余年。
一名太苏山。即今河南商城县东四十里南大山。《水经·決水注》:灌水“导源庐江金兰县西北东陵乡大苏山”。《方舆纪要》卷50商城县:大苏山“下有苏仙市,灌水出焉。一名灌山”。
古山名。又称灌山。在今河南省商城县东南。灌水源出于此。为佛教名山,隋高僧智凯之师慧思大师居此修行讲经五十余年。
在今江苏沛县西。《清一统志· 徐州府二》: 马村集” 条下: 高房集 “在县西二十五里”。
即今江苏苏州市西南穹窿山。《越绝书·吴地传》:“由钟穷隆山者,古赤松子所取赤石脂也,去县二十里。”
在今四川南充市南十五里火花镇。《元史·赵匣剌传》: 蒙古中统四年 (1263),“宋刘雄飞以兵犯青居山旧府,匣剌与战于都尉坝,败之”。即此。
亦名科儿古。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西岸哈耳宾卡河口。清初属宁古塔将军。康熙《皇舆全览图》:黑龙江下游西岸有“科儿古噶山”。后属三姓副都统。光绪《吉林通志》卷17:混同江北岸, 东至海滨
北宋置,属合江县。即今四川合江县西南七十里遥坝乡。宣和三年 (1121) 废,次年 (1122)复置。元初废。
在今河南襄城县东北。《方舆纪要》卷47襄城县:论城“魏武行营也。中有论事台”。
在今江西乐平市北。《方舆纪要》 卷85乐平县: 炼铜山 “在县北六十里。唐置场冶铜山下,以供永平岁铸。后开凿无度,山倾,其水发为河”。古山名。在今江西省乐平县北。产铜,唐时曾置冶场炼铜于此,故名。
在今河南平顶山市西南。《左传》: 襄公十八年 (前555),楚师伐郑,“涉于鱼齿之下”。《水经·汝水注》: “湛水出犨县北鱼齿山西北,东南流,历鱼齿下。”即“鱼陵”。
在今湖北宜昌市北。《舆地纪胜》卷73峡州:白起洞“在夷陵县。世传白起烧夷陵时驻此”。《方舆纪要》卷78夷陵州“明月峡”条下:“《志》云,州北十五里有白起洞,俗传秦白起烧夷陵时驻此。”在今湖北省宜昌市北
即今安徽休宁县东北二十五里榔原山,接黄山市黄山区界。《舆地纪胜》 卷20徽州: 梢云山 “在休宁县西二十余里。旧名郎山。天宝中改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