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罗城
又作罗城。今越南河内市。元黎崱《安南志略》卷1:“大罗城路,古交趾,汉仍之。唐置安南都护府。其城在泸江西岸,唐张伯义始筑,张舟、高骈继增修之。(宋)真宗时,郡人李公蕴于此建国。”
又作罗城。今越南河内市。元黎崱《安南志略》卷1:“大罗城路,古交趾,汉仍之。唐置安南都护府。其城在泸江西岸,唐张伯义始筑,张舟、高骈继增修之。(宋)真宗时,郡人李公蕴于此建国。”
即占城。在今越南中部一带。《三国志·吴书·吕岱传》: 岱 “又遣从事南宣国化,暨徼外扶南、林邑、堂明诸王,各遣使奉贡”。
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塔米昂一带。元汪大渊 《岛夷志略》: 淡洋 “港口通官场有百余里,洋其外海也。内有大溪之水,源二千余里,奔流冲合于海。其海面一流之水清淡,舶人经过,往往乏水,则必由此汲之,故名
亦名少陵原、杜陵原。即今陕西长安县东南潏、灞两河间之高地。宋敏求 《长安志》 卷11:少陵原 “在 (长安) 县南四十里,南接终南,北至浐水,西屈曲六十里入长安县界,即汉鸿固原也。宣帝许后葬于此,俗号
即句注山。在今山西代县西北。《元和志》卷14雁门县:句注山“一名西陉山,在县西北三十里”。即“句注山”。
北宋宣和四年 (1122) 改石城县置,属平州。治所在今河北唐山市东北。金复名石城县。古县名。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改石城县置,治今河北省唐山市东北,属滦州。寻地入金,复名石城县。
在今陕西黄陵县东北。《新唐书·地理志》 中部县:“东北七里有上善泉,开成二年,刺史张怡架水入城,以纾远汲。四年,刺史崔骈复增修之, 民获其利。”
在今河北大城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11大城县: 黄汊河在 “县东北八十里,即易水下流,自文安县分流入境,又东北入武清县之三角淀”。
古国名。即今马来西亚马来亚东部之彭亨。见南宋赵汝适 《诸蕃志》 卷上 “三佛齐国”条。《岛夷志略》 作彭坑,明以后始有今译名彭亨。《云麓漫钞》 卷5作朋丰,《海录》 作邦项。
唐天宝元年 (742) 改义清县置,属益昌郡。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东南一百三十里。《元和志》 卷22胤山县: “以县北三十里有可胤山为名。县城置玄白崖山上,武德四年筑,义清县理焉。唯三面有城,皆临绝险,
①南朝宋置,属梁州。治所在宣汉县(今四川达川市)。齐辖境相当今四川达川、达县、开江、万源等市县地。后废。②西魏恭帝二年(555)置,为石州治。治所在东乡县(今四川宣汉县东北一百里普光乡西)。辖境相当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