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目降
又作大穆降。即今台湾省台南县南新化镇。原为高山族平埔人村社。郑成功治台时设新化里。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设大目降汛,置千总驻守。嘉庆十二年(1807)称大目降街。日本占领期间于1920年设新化街。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设新化镇。
又作大穆降。即今台湾省台南县南新化镇。原为高山族平埔人村社。郑成功治台时设新化里。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设大目降汛,置千总驻守。嘉庆十二年(1807)称大目降街。日本占领期间于1920年设新化街。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设新化镇。
唐开元十年 (722) 于黑水靺鞨地置,后为黑水都督府治。治所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 (伯力)。后废。唐羁縻州。开元十年(722年)以黑水靺鞨一部置,治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属黑水都督府。后废
西汉置,属广平国。治所在今河北南和县。东汉属巨鹿郡。三国魏属广平郡。西晋废入任县。北魏太和二十年 (496) 复置。永安中于县置北广平郡,北齐郡废。北周于县置南和郡,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属襄国郡。唐武
亦作麻漳墟。即今广东湛江市西麻章镇。明万历 《雷州府志》 卷4: 遂溪县有蔴漳墟。清道光 《遂溪县志》 卷4: 蔴章墟在 “县东南四十里”。
唐永昌元年(689)改河南县置,为洛州治。治所在神都毓德坊(今河南洛阳市)。神龙元年(705)复名河南县。二年(706)又改名合宫县。唐隆元年(710)复名河南县。古县名。唐永昌元年(689年)改河南
即今山西稷山县西南下迪乡。《清一统志·绛州》 “小河镇”条下:下迪镇“在县西二十里……明嘉靖中筑”。
在南海中中国西沙群岛西部永乐群岛内,位于甘泉岛东北2海里。鸟粪资源丰富。中国渔民向称老粗岛、老粗峙。清宣统元年 (1909) 李准巡海时发现此处珊瑚极多,命名珊瑚岛。郑资约 《南海诸岛地理志略》 载:
即今福建东山县东山岛。清乾隆《铜山志》旧序称:“铜山者,明防倭之水寨也,环海为区,屹立于五都之东,始称曰东山。”故铜岛亦称东山岛。在福建省东南海上。属东山县。面积192.5平方千米。最高点海拔274米
又作盐池。在今陕西定边县西北。《魏书·太祖纪》: 登国七年 (392),灭卫辰,“幸木根山,遂次黑盐池”。《资治通鉴》: 东晋太元十六年(391),拓拔珪 “军于盐池,诛卫辰宗党五千余人”。(1)古水
①在今安徽太湖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26太湖县: “南阳河在县西南六十里。源出湖广蕲州之沙河。又有白沙河,在县西南百六十里,流合南阳河,东汇于马路河。”②即香溪西源。在今湖北神农架林区西南、兴山县西
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平城故城东南。北魏文明太后冯氏兄昌黎王冯熙建。 《水经·㶟水注》:如浑水 “又南径皇舅寺西,是太师昌黎王冯晋国所造。有五层浮图。其神图像皆合青石为之,加以金银火齐,众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