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洪江镇
亦作大红江镇。明置,属巴县。在今四川重庆市渝北区东南大洪江(御临河)入长江口处。《方舆纪要》卷69重庆府巴县:大洪江镇“在府东百里。亦曰大洪江璧山镇。有巡司戍守”。
亦作大红江镇。明置,属巴县。在今四川重庆市渝北区东南大洪江(御临河)入长江口处。《方舆纪要》卷69重庆府巴县:大洪江镇“在府东百里。亦曰大洪江璧山镇。有巡司戍守”。
即大房山。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北。 《水经·圣水注》:防水“出(良乡)县西北大防山南”。民国《房山县志》卷1:“自元改建房山县,大防之名遂熄。”今称大房山。即“大房山”。
北宋置,属益阳县。即今湖南桃江县治。清同治《益阳县志》卷2:“两岸市廛夹峙如巷,故曰弄溪。”镇因溪为名。后又名桃江镇。
南宋宝庆三年 (1227) 升果州置,治所在南充县 (今四川南充市北)。淳祐九年 (1249) 徙治青居山 (今南充市南青居镇)。后废。元至元十五年(1298) 复置。二十年 (1283) 升为顺庆路
又作汪清站。清置,在今吉林汪清县西北四里东振乡大仙屯。光绪 《吉林通志》 卷57: 哈顺站 “在瑚珠岭站南六十里,北三里至旺清河口”。宣统元年 (1909) 置汪清县于此。
亦名升迁桥、驷马桥。战国秦建。在今四川成都市北沙河上。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城北十里有升仙桥, 有送客观。司马相如初入长安,题市门曰: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也。”《新五代史·庄宗子继笈传》:后
①指黄河的一段。《尚书·禹贡》:“黑水、西河惟雍州。”《史记·吴起列传》:魏“武侯浮西河而下”。指今山西、陕西间南北流向的黄河;因这段黄河在夏、商及山东诸国都城之西,故有此名。《史记·卫将军列传》:“
①南朝梁置,治所在夫宁县(今广西藤县东北浔江南、北流江东岸)。辖境相当今广西藤县、岑溪、容县及苍梧县西部地。隋开皇十年(590)改为藤州。②西魏恭帝二年(555)置,治所在巴渠郡东乡县(今四川宣汉县东
在今新疆鄯善县西南。《宋史·高昌传》:太平兴国六年(981),王延德使高昌,“次历地名宝庄,又历六种,乃至高昌”。
北魏置,属襄城郡。治所在今河南遂平县北。北齐废。古县名。北魏置,治今河南省遂平县北。属襄城郡。北齐废。
在今宁夏银川市西北贺兰山后。《资治通鉴》: 唐天祐三年 (906),“灵武节度使韩逊奏吐蕃七千余骑营于宗高谷,将击嗢末及取凉州”。《方舆纪要》 卷62宁夏镇: 宗高谷 “在镇西北。……谷盖在贺兰山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