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路
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改大同府置,治所在大同县(今山西大同市)。辖境相当今山西内长城以北, 内蒙古大青山以南地区。明洪武二年(1369)复改大同府。
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大同府置,治大同县(今市)。辖境约有今山西省宁武县以北、阳高县以西,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以南及包头市以东地。明洪武七年(1374年)复为大同府。
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改大同府置,治所在大同县(今山西大同市)。辖境相当今山西内长城以北, 内蒙古大青山以南地区。明洪武二年(1369)复改大同府。
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大同府置,治大同县(今市)。辖境约有今山西省宁武县以北、阳高县以西,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以南及包头市以东地。明洪武七年(1374年)复为大同府。
明永乐五年(1407)属清化府。治所在古平县(今越南清化省东南部靖嘉县)。辖境相当今越南中部清化省南部地。宣德二年(1427)以后地入安南。
在今江苏省苏州市景德路。原为五代吴越金谷园故址。明为宰相申时行宅。清为汪氏“耕荫义庄” 的一部分,更名环秀山庄。乾隆年间叠山名家戈裕良在园内堆砌的假山,保存完好,为苏州湖石假山中之冠。今园内尚留有补秋
即今河南鹿邑县西北阳湖口乡。清光绪《鹿邑县志》卷3《市集》:“阳湖口集,去城三十里。”
即今西藏南木林县。元代于此置乡万户府。
明万历中置,属平武县。在今四川青川县西北。
明永乐十二年(1414)属交趾布政司。治所在黎江县(今越南广南——岘港省升华县)。辖境相当今越南广南——岘港省及义平省北半部地。宣德二年(1427)以后地入安南。
唐天宝元年 (742) 改静州置,治所在悉唐县 (今四川茂县西北)。辖境相当今四川茂县西北地。乾元元年 (758) 复改为静州。
在今北京城西南二十五里。西汉为阴乡县治。《旧唐书·窦建德传》: 唐武德三年 (620),“遣士兴进围幽州,攻之不克,退军于笼火城,为 (罗)艺所袭,士兴大溃”。又 《方舆纪要》 卷11顺天府:“汉置阴
一名清阳城。在今河南修武县东北二十三里李固村。《后汉书· 献帝纪》: 建安二十五年(220),“皇帝逊位,魏王丕称天子。奉帝为山阳公……都山阳之浊鹿城”。李贤注: “浊鹿一名浊城,亦名清阳城,在今怀州
又称青济铁路。清光绪二十五至三十年(1899—1904) 由德国修筑,自今山东青岛至济南。全长394公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为日本占据,后收归国有。在山东省境内。东起胶州湾畔的青岛市,经潍坊、淄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