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关山
即古邛崃山。今四川荥经县西南与汉源县交界之大相岭山。《明史·地理志》 荣经县:“西有大关山,邛崃关在焉。”《方舆纪要》卷72荣经县:大关山在“县西八十里,山极险隘,当西南彝要路。或曰山即邛崃之西麓,邛崃关置于此,因名”。清费密《荒书》:明崇祯十七年(1644),张献忠义军张能奇攻占荣经,“(曹)勋守大渡河所之大关山”。即此。
即古邛崃山。今四川荥经县西南与汉源县交界之大相岭山。《明史·地理志》 荣经县:“西有大关山,邛崃关在焉。”《方舆纪要》卷72荣经县:大关山在“县西八十里,山极险隘,当西南彝要路。或曰山即邛崃之西麓,邛崃关置于此,因名”。清费密《荒书》:明崇祯十七年(1644),张献忠义军张能奇攻占荣经,“(曹)勋守大渡河所之大关山”。即此。
唐代“河蛮”所筑,南诏重加修筑,为大厘赕治所。在今云南大理市北六十里喜洲镇。唐樊绰《蛮书》卷5:“大厘城南去阳苴咩四十里,北去龙口城二十五里,邑居人户尤众。咩罗皮多在此城。并阳苴咩并邆川,今并南诏往来
即今云南澄江县北梁王山。《明一统志》卷86澂江府: 罗藏山 “在府治西北。《东汉志》 云,装山出铜,后讹曰藏。又蛮语府棚为罗藏,谓造棚射虎也。其上宽平,有龙湫,时兴云雾。元梁王结集其上,又名梁王山”。
在今福建长乐市南。《方舆纪要》卷96福州府长乐县:延祥湖“在县南三里。宋、元时故址,明正统中修浚深广,潮汐往来,可通舟楫”。
春秋莒邑。在今山东沂源县东南,或以为在莒县西浮来山。《公羊传》:隐公八年(前715),“公及莒人盟于包来”,即此。《春秋》作浮来。古邑名。又作浮来。春秋莒邑(或说属纪国)。在今山东省沂源县东南,一说在
在今河南孟县西南。《后汉书·孝灵帝纪》:中平五年(188)二月,“黄巾余贼郭太等起于西河白波谷,寇太原、河东”。在今山西省襄汾县西南永固。东汉中平五年(188年),郭大领导的一支黄巾军以此为根据地,并
①即今河北抚宁县东北八十里石门寨镇。明于此筑城,设参将驻守。清改设都司,乾隆中又改为巡司。附近以产煤为著称。1924年奉直战争剧战于此。②在今河北内丘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5内丘县:石门寨,“五代初
在今贵州江口县西。《方舆纪要》 卷122铜仁府提溪司: 提溪在 “司西五里。源出滥泥山,引流而东,入于铜仁大江中。产砂金”。
北魏平城宫楼观。在今山西大同市北。《魏书·太祖纪》载:天兴四年(401)五月,“起紫极殿、玄武楼、凉风观、石池、鹿苑台”。
唐麟德二年(665)置,治所在罗目县(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西南大堡镇)。辖境相当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及乐山市金河口区地。上元三年(676)废。唐麟德二年(665年)置,治罗目县(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境
明置,即今山西宁武县。《方舆纪要》卷40崞县:宁武关在“县西北百十里,北接朔州,南通静乐县界,旧为宁文堡,在今关城西一里,景泰元年(1450)创筑今关”。明景泰元年(1450年)筑,在今山西省宁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