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伊镇
即今江苏灌云县治。《宋史·魏胜传》:南宋绍兴末,“遂取海州……距海州南八十里大伊,与金兵遇,胜迎击走之,追至城下”。《清一统志·海州》:大伊镇“在州南六十里。本朝乾隆十二年,移州同于此”。1948年灌云县迁治于此。
古镇名。即今江苏省灌云县县城伊山镇。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移海州同知治此。
即今江苏灌云县治。《宋史·魏胜传》:南宋绍兴末,“遂取海州……距海州南八十里大伊,与金兵遇,胜迎击走之,追至城下”。《清一统志·海州》:大伊镇“在州南六十里。本朝乾隆十二年,移州同于此”。1948年灌云县迁治于此。
古镇名。即今江苏省灌云县县城伊山镇。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移海州同知治此。
明嘉靖末筑,属宁洋县。在今福建漳平市北新桥镇城口村。《清一统志· 龙岩州》: 城口隘 “在宁洋县东五十里,接大田县。……今有城口桥”。明嘉靖末年修筑。在今福建省宁洋县东北。
亦作安良坝。在今四川康定县西一百三十里瓦泽乡东北安良坝。清道光徐瀛《西征日记》:“发阿娘坝,行五十里至东俄洛。”
唐开元十七年(729)置羁縻州,属黎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甘洛县境。北宋以后废。
在今湖北郧西县西北。《方舆纪要》卷79郧西县:光照山在“县西北六十里。接(陕西)山阳县界”。
即今山东蓬莱市西南三十里徐家集镇。清道光 《蓬莱县志》 卷1 《市廛》 有徐家集。集镇名。在山东省蓬莱市境西部。属北沟镇。人口1400。为原徐家集镇人民政府驻地。村原名协城堡,清朝光绪年间,徐姓发展兴
一名郎山。在今湖北鄂州市西。《舆地纪胜》 卷81寿昌军: 郎亭山 “在樊山西,路出武昌退谷中。朱梁时,朱友恭凿山开道,射以强弩,遂拔武昌。即此”。
即今江苏昆山市东南三十里花桥镇。民国《江苏六十一县志》:昆山县东南有“花桥镇”。其西南赵家桥上有1862年刻“太平天国”四字。
又作木初、木杵、目梭。在今越南莱州省西北,黑江南侧的坂木树。清代为临安府纳楼土司辖地。见《滇南界务陈牍·普界陈牍·刀丕文禀》。
北宋置,属海康县。在今广东徐闻县东南。一说在今徐闻县西。在今广东省徐闻县西。北宋属海康县。
即今新疆柯坪县。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卷117《西域土地人物略》:“阿赤地里城又四百里为克力宾城。南北有二回回墓及黑玉河,北有店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