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夏阳

夏阳

①战国秦地,在今陕西韩城市南二十里西少梁。《史记·秦本纪》: 惠文王十一年 (前327) “更名少梁曰夏阳”。即此。

②即今山东微山县治夏镇。清属沛县,置夏阳巡司于此。


(1)古邑名。(1)又作下阳。春秋北虢邑。在今山西省平陆县北。《公羊传》僖公二年(前658年):“虞师、晋师灭夏阳。”即此。参见“下阳”。(2)在今陕西省韩城市南。战国秦邑。《史记·秦本纪》:惠文王十一年(前327年),“更名少梁曰夏阳”,即此。(2)古地名。约今四川省宝兴县南灵关西北。《新唐书·韦皋传》:唐贞元十七年(801年),韦皋深入吐蕃,“路惟明自灵关、夏阳攻逋租、偏松城”。经此之路称夏阳道,为雅州西入吐蕃要道。《新唐书·南蛮传》:“雅州西有通吐蕃道三:曰夏阳、曰夔松、曰始阳。”(3)集镇名。(1)在福建省明溪县东北部。夏阳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1500。初为杨姓始居,名杨厝坪,后迁村山下,称下杨,谐音为今名。明置巡检司于此。有圩市。有造纸厂。村东有宋代尚书萧登任墓。有公路接福五公路。(2)在陕西省合阳县东南部、黄河西岸。属洽川镇。人口1100。唐武德三年(620年)为河西县治,乾元三年(760年)更为夏阳县治,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废,设夏阳镇。金仍为镇,后废。村袭镇名。主产小麦、玉米、棉花,特产花生、铃铃枣、红皮蒜。有公路通县城。村东夏阳渡是陕、晋之间水上要津。(4)村名。在陕西省韩城市西南部、涺水西岸。属金城街道办事处。人口500。《史记·秦本纪》惠文君十一年(前327年):“更名少梁曰夏阳。”据该村三圣庙碑记载,西汉末年曾由少梁村徙夏阳县于今址,故名。产小麦、玉米、蔬菜。西禹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泮山

    即半山。在今云南凤庆县东一百二十里。《清一统志·顺宁府》: 泮山 “峻峭极险,其下即澜沧、黑惠二江合流之处,土人名曰泮江”。

  • 温汤

    ①在今河北蔚县北。《魏书·陆丽传》: 和平时,为侍中司徒,“疗疾于代郡温泉”。《水经·㶟水注》: “㶟水又东北径桑乾县故城西, 又屈径其城北。王莽更名安德也。《魏土地记》

  • 文成县

    ①西汉置,属辽西郡。治所在今辽宁建昌县东六十里巴什罕。东汉废。②1946年由瑞安、泰顺、青田三县析置,属浙江省。治所即今浙江文成县。因县境南田系明朝开国功臣刘基故里,刘基死后谥文成公,故名。(1)古县

  • 强州

    元置,属茫部路。治所在今云南威信县境。明洪武十七年 (1384) 后废入芒部府。元置,治今云南省彝良县东北。属芒部路。明初废。

  • 云泉水

    即今湖南邵阳市南檀江。《水经·资水注》:云泉水“出零陵永昌县云泉山,西北流径邵阳南, 云泉水又北注邵陵水, 谓之邵阳水口”。

  • 直沽

    即今天津之海河。金、元时称潞 (今北运河)、卫 (今南运河) 二河交汇处为直沽,在今天津市狮子林桥西端旧三汊口一带。元延祐三年 (1316)置海津镇,明永乐二年 (1404) 筑天津城,为南北漕运及海

  • 新乡镇

    明改赖因乡置,属马湖府屏山县。在今四川马边彝族自治县境。《方舆纪要》 卷73屏山县: 新乡镇在 “府北二百里沐川司内。本名赖因乡。《志》云: 镇东去犍为县二百里,西去建昌都司千二百里,南接大凉山五百里

  • 汀州路

    元至元十五年(1278)升汀州为路,属福建行省。治所在长汀县(今福建长汀县)。大德三年(1299)罢福建行省后改属江浙行省。辖境相当今福建武夷山脉以东,明溪、清流、连城、上杭、永安等县市以西地区。明洪

  • 博望县

    西汉元朔六年 (前123) 置,属南阳郡。治所在今河南方城县西南五十六里博望镇。汉武帝封张骞为博望侯。《汉书·张骞传》 注: 颜师古曰,“取其能广博瞻望”。故名。西晋属南阳国。南朝宋永初后废。古县名。

  • 太白峰

    白兆山最高峰。在今湖北安陆市西三十里。《清一统志·德安府》 “白兆山”条引《县志》:“一名碧山。西去随州大洪山百里,高二百丈许。上有桃花岩、李白读书堂。其相属者为太白峰、钵盂山、长老山,弥望烟云,飘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