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夏邑县

夏邑县

明洪武初改下邑县置,属归德府。治所即今河南夏邑县。民国初属河南开封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


在河南省东部,东北邻安徽省。属商丘市。面积1470平方千米。人口112.7万。辖8镇、17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战国为下邑(因其地势低洼而得名)地。秦置栗县(治今夏邑县城),属砀郡。西汉为栗侯国,东汉废。北魏孝昌二年(526年)置砀郡于下邑城(今砀山县城),移下邑县治于栗县旧城(今夏邑县城),属马头郡。隋开皇三年(583年)改属亳州,十六年改属永州郡。唐属宋州。宋属应天府。金取“华夏”之意改名夏邑县,属归德府。元初并入睢阳县,明洪武初复夏邑县。明、清因之。1913年属豫东道,1914年属开封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49年属商丘专区,1958年属开封专区,1961年属商丘专区,1969年属商丘地区,1997年属商丘市。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缓,巴清河、虬龙河、响河、歧河、东沙河自西北向东南斜贯县境。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有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籽、花生、芝麻等。工业有化肥、机械、棉纺、酿酒、印刷、面粉、榨油、皮革、食品加工等。陇海铁路经过北部,商芒铁路横贯中部,连霍高速公路和郑永、商永公路经过县境。名胜古迹和纪念地有清凉山、三里堌堆、蔡楼等遗址、八里庄彭雪枫将军殉国纪念地。


猜你喜欢

  • 仓垣城

    一名仓垣亭。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北。《水经·汳水注》:“汳水东径仓垣城南,即大梁之仓垣亭也。”又,《济水注》:“济水又东径封丘县南,又东径大梁城北,又东径仓垣亭。”《晋书·石勒载记》:晋永嘉三年(309)

  • 恶戾坎

    在今四川兴文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70叙州府兴文县 “晏峰” 条: “恶戾坎,在县东南五十里。山高路远,宿草荒塞。故名。万历初,官军击败蛮贼于此。”在今四川省兴文县西南。以山高道险、宿草荒塞出名。明

  • 桂阳府

    明洪武元年 (1368) 改桂阳路置,属湖广行省。治所在平阳县 (今湖南桂阳县)。洪武九年(1376) 改为桂阳州。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桂阳路为府,治平阳县(今湖南桂阳县)。属湖广布政使司。辖境

  • 汾湖

    ①在今江苏吴江市东南。《方舆纪要》卷24苏州府吴江县:汾湖在“县东南六十里,与浙江嘉善县分界。亦曰分湖。东合诸湖荡,又东通三泖,入华亭界。其北连诸湖港,入莺脰湖。嘉靖中,倭贼往往出没于此”。②即今江苏

  • 偃师县

    西汉置,属河南郡。治所即今河南偃师市。《元和志》 卷5: “武王伐纣,于此筑城,息偃戎师,因以名焉。” 西晋废。隋开皇十六年 (596) 复置,属洛州。治所在今偃师市东南五里老城。大业初属河南郡。唐属

  • 汉南山

    在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城区西二十里汉水南。《舆地纪胜》卷79汉阳军:汉南山“以在汉之南,故曰汉南山”。《方舆纪要》卷76汉阳县:汉南山“有三峰并峙,一名三山”。

  • 大八号镇

    即今吉林榆树市西北八号镇。清光绪《吉林通志》卷16伯都讷厅:西北“一百里八号荒镇”。(按:伯都讷厅治在今榆树市)。

  • 灵城镇

    金置,属南唐县。即今山东高唐县南三十里南镇。(1)古镇名。即今山东省高唐县南南镇。《金史·地理志》高唐县有灵城镇,即此。(2)今镇名。(1)在安徽省灵璧县东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2平方千米。人口

  • 大柘水

    即今广东平远县南之大柘河。《清一统志·嘉应州》:大柘水“在平远县东南。源出阳洞,东流经关上,合河头溪”。

  • 活罗海川

    即今黑龙江省东南部松花江支流牡丹江。《金史·世纪》: “苏滨水民不听命,使斡带等至活罗海川,召诸官僚告谕之。” 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