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勒哈站
又作塔尔哈。清康熙二十五年 (1686)置,在今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南他拉哈镇。《清 一统志·黑龙江》 “布克依站” 条下: “多鼐站,又七十五里至塔勒哈站。”
又作塔尔哈。清康熙二十五年 (1686)置,在今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南他拉哈镇。《清 一统志·黑龙江》 “布克依站” 条下: “多鼐站,又七十五里至塔勒哈站。”
在今朝鲜黄海道殷栗。《史记· 朝鲜列传》: 西汉元封间,攻卫氏朝鲜,“楼船将军亦坐兵至冽口”。《索隐》 苏林曰: “县名。度海先得之。”
在今广西龙州县西。《明一统志》 卷85太平府: 拱天岭 “在上下冻州南一十里。山峻而长,绵延百余里,东南接交趾界,峰头皆北向,因名”。
在今广西邕宁县东南。《舆地纪胜》 卷113横州: 南里乡 “在永定县南二十里”。明置巡司于此。
唐方镇名。乾元元年 (758) 置观察使。治宣州 (今安徽宣州市),领宣、歙、饶三州。次年废。大历元年 (766) 复置,改领宣、歙、池三州及采石军使。元和六年 (811) 罢领采石军使。景福元年(8
又作石船山。即今湖南衡阳县西北石船山。明、清之际思想家衡阳王夫之晚年隐居之处,学者称为 “船山先生”。今存湘西草堂,建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石船山的简称。
在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西北七十里。明蒙化府于此置甸头巡司。清废。在今云南省保山市北、永平县西南。明置巡检司于此。属永昌府。清废。
清雍正三年 (1725) 置,属和硕特部。在今青海刚察县北。《清史稿·地理志》 北右翼旗: “牧地在青海北岸。东至沙拉哈吉尔,南至库库诺尔齐津,西至吹吉乌立图阿拉尔,北至乌兰和硕。”
北宋天禧元年(1017)置,属秦州。即今甘肃武山县西南三十里滩歌乡。熙宁五年(1072)改属通远军。七年废为来远镇。《宋史·宁宗纪》:嘉定十三年(1220)九月,四川宣抚司统制质俊等引兵发下城攻金,“
古地区名。三国吴韦昭著有《三吴郡国志》,其书久佚,所指“三吴”不详。其后说法不一: 《水经注》以吴郡、吴兴、会稽三郡为三吴,相当今江苏太湖以东、以南和浙江绍兴、宁波一带;唐杜佑《通典》、《元和志》以吴
又作勃突山。即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南巴尔达木哈喇山。《辽史·地理志》 庆州:“辽国五代祖勃突……生于勃突山,因以名。没,葬山下,在州(南)二百里。”《清一统志·巴林》:巴图山“在旗南三十里。蒙古名巴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