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垣曲县

垣曲县

北宋改垣县置,属绛州。治所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南五十七里古城镇。民国初属山西河东道。1928年直属山西省。1959年迁治刘张镇 (今垣曲县)。


在山西省南部、黄河北岸,邻接河南省。属运城市。面积 1619 平方千米。人口22.3万。辖5镇、6乡。县人民政府驻新城镇。战国魏垣(王垣)邑、阳狐邑。西汉置垣县,治今县东南王茅,属河东郡。东汉改名东垣县,三国、两晋因之。北魏皇兴四年(470年)改东垣县为白水县,治今县东南古城。为邵上郡治;并设清廉县属郡。北周武成元年(559年)改白水县为亳城县,又置蒲原县。隋大业三年(607年)改亳城县为垣县,废清廉和蒲原二县入,属绛郡。义宁元年(617年)复置亳城、清廉二县。唐武德元年(618年)为邵州治,五年(622年)废亳城县,贞观元年(627年)废清廉县入垣县,废邵州;垣县改属绛州。龙朔二年(662年)属洛州,乾封二年(667年)复属绛州。天授三年(692年)又属洛州。长安二年(702年)再属绛州;贞元三年(787年)改属陕州,元和三年(808年)还属绛州。五代因之。北宋改垣县为垣曲县,属绛州。《续汉书·郡国志》作“东垣”,注引《博物记》:“(王屋)山在县东,状如垣。”县因此得名。金兴定四年(1220年)改属翼州。元属绛州,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垣曲县并入绛县,元至元十六年复置垣曲县。明因之。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属解州,八年仍属绛州。1914年属河东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1943年析县西南部与闻喜、夏县一部成立垣南县,1945年改为康杰县,同年撤销。1947年河南省王屋县第二区划归垣曲县。1949年属运城专区,1954年属晋南专区。1959年迁治新城(今县治)。1967年属晋南地区,1970年属运城地区。2000年属运城市。县以“周围皆山,中垣如曲”,故名。黄河、五福涧河、板涧河、亳清河、允河、西阳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玉米、谷子、豆类、棉花为主。矿产有煤、铜、铁、铝土、金、石灰石、大理石、白云石、重晶石等。工业有煤炭、采矿、冶金、化工、机械、酿酒、造纸、食品、玻璃等。礼垣铁路和东济、侯焦公路经过县境。名胜古迹有中条山森林公园、舜王坪、南海峪旧石器遗址、洪庆观商城遗址等。


猜你喜欢

  • 康佐长官司

    元置康佐砦。明洪武十九年 (1386)改置康佐长官司,属普定府。治所在今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西南。后属镇宁州。清乾隆年间废。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置,治今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西南。属镇宁

  • 独孤水

    即今四川威远县之新场河、威远河。《寰宇记》 卷85威远县: 独孤水 “自陵州始建县界流入,又南流过公井县界,出泸州富义县界”。

  • 交通厩

    为汉马厩。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北。《汉书·外戚传》:成帝许后“葬延陵交通厩西”。宋敏求《长安志》卷13:“交通厩去长安六十里,近延陵。”

  • 力力社

    在今台湾省屏东县东南,春日乡东北十八里力里村。原为高山族排湾人社名。清康熙间高拱乾《台湾府志》卷2:力力社“离府治二百五十五里”。连横《台湾通史·经营纪》:康熙五十四年(1715),总督满保奏言:“所

  • 南棘阳县

    北魏改棘阳县置,为汉广郡治。治所在今河南南阳县南。西魏改为百宁县。古县名。北魏改棘阳县置,治今河南省南阳市南。属南阳郡。西魏改名百宁县。

  • 孙姑那

    即今泰国南部马来半岛东岸之宋卡。为古代横断半岛路线主要港口之一。见《郑和航海图》。清陈伦炯《海国闻见录》作宋脚。谢清高《海录》始作宋卡。

  • 边斗国

    古国名。一译班斗。或以为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岸之巴鲁斯一带;或在今泰国南部马来半岛东北岸之万伦一带;或在今新加坡,边斗为其东南部的美笃(Bedok)的对音。唐杜佑《通典》卷188有专条记述。

  • 嶅湖

    在今广东龙川县西南。《舆地纪胜》 卷91循州: 嶅湖 “在州北。龙潭之水注焉,周围数里,俗称嶅塘。中有广福寺”。《方舆纪要》 卷103惠州府龙川县: 嶅湖在 “县西北二里。周数里,嶅峰之水注焉。中有水

  • 湖广总督

    清顺治元年 (1644) 置,驻武昌 (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辖湖南、湖北地。康熙七年 (1668)与四川合并,改名川湖总督,移驻荆州 (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江陵故城)。十三年 (1674) 四川另设总督

  • 宝通州

    元泰定四年 (1327) 置,属顺宁府。治所在今云南云县。明洪武十五年 (1382) 废。元泰定四年(1327年)置,治今云南省云县境。属顺宁府。辖境相当今云南省云县。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