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垞城

垞城

亦作秺城。即今江苏铜山县北坨城。《水经·泗水注》: “泗水又径留县,而南径垞城东。”《元和志》 卷9徐州彭城县: “故垞城,在县北二十六里。或曰古崇侯国。兖州人谓实中城曰垞。” 《方舆纪要》 卷29徐州: 垞城 “盖南北朝时戍守处也。今谓之茶城,为运道所经。明嘉靖末,黄河北徙,城遂为漕、黄交会之冲。后河口东移,荣城乃为内险”。


明以后作“茶城”。在今江苏省铜山县西北二十余里。元、明以前城东临泗水。《元和郡县志》:“兖州人谓实中城曰垞。”盖南北朝时戍守要地。后为运道所经。明嘉靖、隆庆间,黄河北徙,遂为漕、黄交会之冲。后运道东移,茶城仍为内险。


猜你喜欢

  • 新市

    ①战国楚地。在今湖北京山县东北六十八里三阳乡康家塝。《史记·秦本纪》: “昭襄王八年,使将军芈戎攻楚取新市。” 即此。《后汉书·刘玄传》:王莽末,“新市人王匡、王凤为平理诤讼,遂推为渠帅,众数百人”。

  • 瓜洲渡

    古时长江下游主要津渡之一。在今江苏邗江县南瓜洲镇。《金史·海陵王纪》:正隆六年(1161)南侵,于采石大败,驻扬州,“会舟师于瓜洲渡,期以明日渡江”。旋被完颜元宜所杀。

  • 大定淀

    在今河北丰南市或滦南县境。 《金史·地理志》 滦州石城县:“长春淀旧名大定淀,大定二十年更。”

  • 陶章河

    亦作陶张河。即今山东栖霞县东南、莱阳市东北之清水河,为五龙河上源。《清一统志·登州府》: 陶章河 “源出栖霞县东南十五里唐山,西南流经莱阳县 (今莱阳市) 东,又西南会县河西大河,合流南入海”。

  • 豸岭冈

    在今广东四会市西北十里。《方舆纪要》卷101肇庆府四会县:豸岭冈, “嘉靖中,乡人立寨其上”。

  • 博陵郡

    ①东汉本初元年 (146) 置,治所在博陵县(今河北蠡县南十五里)。建安末废。西晋改为博陵国。北魏复为博陵郡。治所在鲁口城 (今河北饶阳县)。辖境相当今河北安平、深州、饶阳、安国等县市地。北齐移治安平

  • 农州

    隋大业元年(605)置, 治所在新容县(今越南平治天省广田县东香山与蒲江合流处)。辖境相当今越南承天省地。三年(607)改为海阴郡。隋大业元年(605年)置,治新容县(今越南承天-顺化省广田县东香江与

  • 广至县

    西汉置,属敦煌郡。治所即今甘肃安西县东南破城子。北周省入凉兴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甘肃省安西县西南。属敦煌郡。晋元康五年(295年)曾改隶晋昌郡。北周废入凉兴县。

  • 乌翎湖

    在今湖北武昌县(纸坊镇)东南。即梁湖东南部。《清一统志·武昌府一》:马饮浆湖“在武昌县(今鄂州市)西南一百里。又西南五十里为乌翎湖”。

  • 大鳌山

    在今福建龙海市南。《方舆纪要》卷99海澄县:大鳌山在“县(治今海澄镇)西南十里。蜿蜒巍峨,特耸二峰,形如笔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