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山
在今安徽太湖县北。《舆地纪胜》卷46安庆府:四面山“在太湖县北十五里。下有大中寺”。《方舆纪要》卷26太湖县:四面山“山方而锐,四面如一”。
在重庆市西南江津市南部,邻近贵州省。同名主峰海拔 1709 米。以山、水、林、瀑取胜,景色壮丽。丹霞地貌发育,悬崖峭壁,奇峰异石,瀑布成群,落差100米左右的即有8处。并多湖泊溪流。植被茂密,动植物种类繁多。有新石器时代晚期岩画等人文景观。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在今安徽太湖县北。《舆地纪胜》卷46安庆府:四面山“在太湖县北十五里。下有大中寺”。《方舆纪要》卷26太湖县:四面山“山方而锐,四面如一”。
在重庆市西南江津市南部,邻近贵州省。同名主峰海拔 1709 米。以山、水、林、瀑取胜,景色壮丽。丹霞地貌发育,悬崖峭壁,奇峰异石,瀑布成群,落差100米左右的即有8处。并多湖泊溪流。植被茂密,动植物种类繁多。有新石器时代晚期岩画等人文景观。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在今四川珙县东南曹营乡东。清光绪 《叙州府志》 卷13珙县: 明堡 “在和乐乡四甲,乃通九姓司之要道”。
即忽章河。今哈萨克斯坦锡尔河。
在今河北鹿泉市南。《史记· 赵世家》:武灵王二十一年 (前305) 攻中山,“王军取鄗、石邑、封龙”。《正义》: “ 《括地志》 云: ‘封龙山一名飞龙山,在恒州鹿泉县南四十五里。邑因山为名。’”古邑
或作狄城。在今安徽寿县东南。《水经·肥水注》: “肥水又北径荻城东。” 《梁书·武帝纪》:普通五年 (524) 十月 “辛卯,裴邃破狄城”。又称狄丘城。在今安徽省寿县东南。北魏时李神为陈留太守,领狄丘
在今浙江龙泉市西南小梅镇。《方舆纪要》卷94龙泉县:小梅隘在“县南小梅岭上……为入闽之间道,正统中设隘于此”。
隋大业元年 (605) 改敷城县置,属鄜城郡。治所在今陕西洛川县东南鄜城村。后属上郡。唐属坊州。唐末为翟州治。五代梁开平三年 (909) 改名昭化县,为禧州治。后唐同光元年 (923) 复名鄜城县,属
本作童乡。西汉置,属勃海郡。治所在今山东乐陵市西北。东汉废。《寰宇记》 卷65饶安县“章乡” 条下引 《十三州志》 云: “童即章字相类。章乡盖在饶安县东南二十里童乡亭。”
即今山西榆次市东南二十五里长凝镇。《方舆纪要》卷40榆次县:长宁寨“后魏将李长宁所居,亦曰长宁壁”。
①在今四川茂县北,为岷江渡桥。《寰宇记》卷78茂州: “普通三年置绳州,取桃关之路,以绳为桥,因作州称。” 《方舆纪要》 卷67茂州: 绳桥“旧在州北汶江上。《寰宇记》: 梁置绳州,以绳为桥也”。②在
在今河南遂平县西。《方舆纪要》卷50遂平县:天磨山“在查牙山西。高耸如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