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尔喀部
青海额鲁特之一。属西宁办事大臣。在今青海共和县西北部,青海湖南岸。清张穆 《蒙古游牧记》 卷12: 青海喀尔喀部一旗,元太祖之裔,始祖名多尔济阿拉布坦伊勒登,“徙牧青海,子纳克额尔德尼阿海生达什惇多布,不复归喀尔喀部,隶和硕特族。雍正元年,罗卜藏丹津胁青海喀尔喀诸台吉附己,纳克额尔德尼阿海从子根惇,迎大军降,王大臣议青海之喀尔喀,请别设旗分佐领,勿隶和硕特族,允之”。《清史稿·地理志》 青海喀尔喀部: “牧地在青海南岸,东至察罕哈达,南至南山木鲁,西至乌兰布拉克,北至青海。”
青海额鲁特之一。属西宁办事大臣。在今青海共和县西北部,青海湖南岸。清张穆 《蒙古游牧记》 卷12: 青海喀尔喀部一旗,元太祖之裔,始祖名多尔济阿拉布坦伊勒登,“徙牧青海,子纳克额尔德尼阿海生达什惇多布,不复归喀尔喀部,隶和硕特族。雍正元年,罗卜藏丹津胁青海喀尔喀诸台吉附己,纳克额尔德尼阿海从子根惇,迎大军降,王大臣议青海之喀尔喀,请别设旗分佐领,勿隶和硕特族,允之”。《清史稿·地理志》 青海喀尔喀部: “牧地在青海南岸,东至察罕哈达,南至南山木鲁,西至乌兰布拉克,北至青海。”
在今四川遂宁市西。《寰宇记》卷87小溪县:“北流溪,今名流溪。”《清一统志·潼川府一》:北流溪“在遂宁县西。……今名倒流溪”。
清乾隆三十八年 (1773) 置,属迪化州。治所即今新疆昌吉市。清徐松 《西域水道记》 卷3:昌吉河,“准语,昌吉,场圃也。河坝筑此,故名,后遂因水以名县”。光绪十二年 (1886) 属迪化府。民国初
在今浙江宁波市东南昆亭镇。《清一统志·浙江统部》: 浙江提督设把总驻此。又 《宁波府》: 昆亭寨 “在镇海县南一百四十里,北接穿山,东接霩, 有官兵防守”。在今浙江省宁
1941年9月伪满由密山县析置,属东安省。治鸡宁街(今黑龙江鸡西市)。1947年属牡丹江省。1948年属合江省。1949年8月改名鸡西县。旧县名。1941年由密山县析置,治鸡宁(今黑龙江鸡西市)。19
故地或以为在今马来西亚马来半岛西岸。地当东西方水陆交通要冲。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卷2“三佛齐国”条:“其属有佛罗安国,国主自三佛齐选差,地亦产香,气味腥烈,较之下岸诸国,此为差胜。有圣佛,三佛齐国王
即今安徽芜湖县南十里,青弋江东岸芳山。旧属宣城县。清嘉庆《宁国府志》卷12:方山镇“距城六十里”。在河南省禹州市西北部。面积64.2平方千米。人口4万。镇人民政府驻方山,人口1870。因南邻方山得名。
唐代拨拔力国异译。故址在今非州索马里北部亚丁湾南岸柏培拉附近。南宋赵汝适 《诸蕃志》 卷上: “弼琶啰国有四州,余皆村落。各以豪强相尚,事天不事佛。”
即今湖南保靖县东南四十四里葫芦镇。清严如熤 《苗疆险要考》 谓葫芦寨 “乱山合沓,小坪平衍,为由保至乾州必由之路”。清乾隆征苗时设立台站于此。
①在今安徽和县南西梁山。《清一统志·和州》 “遏狐城”条“却月城在州南天门山顶。刘宋时王元谟所筑”。②亦名夏口城、沔口城。东汉建安中刘表将黄祖筑。在今湖北武汉市汉口城区西南。《水经·江水注》:“沔左有
即春秋宋杨梁邑。在今河南商丘东南三十里。《续汉书·郡国志》 睢阳县:“有阳梁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