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呼伦贝尔盟

呼伦贝尔盟

清末为呼伦贝尔副都统辖地。1915年划为 “特别区域”,直接归中华民国中央政府节制,并受黑龙江省监督。1920年取消 “特别区域”,呼伦贝尔副都统专辖蒙旗事宜。1932年伪满洲国在此设兴安北分省。1945年解放后,成立呼伦贝尔自治省政府。1946年改为呼伦贝尔自治政府。1948年改为呼伦贝尔盟,盟府驻海拉尔市。1949年与纳文慕仁盟合并为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1954年兴安盟并入,复设呼伦贝尔盟。1980年将原兴安盟所属旗县划出。据西清 《黑龙江外纪》 卷1: “呼伦贝尔,一作呼伦布雨尔,通称海兰尔。盖其地有池,一曰呼伦,一曰贝尔,官军屯驻二池间,因以名地。” 呼伦贝尔盟即以呼伦、贝尔二湖为名。


旧盟名。1954年由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简称呼纳盟)和兴安盟合置。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辖海拉尔、满洲里、牙克石、扎兰屯、额尔古纳、根河等市和陈巴尔虎、阿荣、新巴尔虎左、新巴尔虎右等旗及莫力达瓦达斡尔族、鄂温克族等二自治旗。行政公署驻海拉尔市(今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1969—1978年期间,曾改属黑龙江省。2001年撤销,改置呼伦贝尔市。


猜你喜欢

  • 唐家

    公元第7世纪以后外国人常称中国为唐家。

  • 郪江

    在今四川中江县东南。《隋书·地理志》:玄武县有郪江。《元和志》 卷33飞乌县: “郪江水,经县北,去县四十里。” 《清一统志·潼川府一》: 郪江 “在中江县南九十里。源出铜山县东南,径三台县南,至蓬溪

  • 可失哈里

    又作可失哈尔、可失哈耳、可失哈儿、合失合儿、合失哈儿、哈什哈尔、哈什哈儿、喀什噶尔、乞思合儿、乞失哈里。今新疆喀什市。《元史·耶律希亮传》:中统四年(1263),耶律希亮“至可失哈里城”。即此。见“疏

  • 池神庙

    古称卧云冈。在今山西运城市南四里土垣上。《清一统志·解州》:池神庙“在安邑县南十里盐池北卧龙冈。唐大历十二年建。十三年,韩滉奏解州产瑞盐,赐池神号曰灵庆公。宋元时屡加封号。明初正号为盐池之神。万历中合

  • 雒阳

    本名洛邑,春秋时亦称成周。故址在今河南洛阳市东白马寺东二里洛河北岸。周敬王避王子朝之乱徙都成周,指此。此后加以扩建,为春秋后期较繁荣的都市之一。战国时改称雒阳,以在雒水之北而得名。东汉建都于此。故城即

  • 方期驿

    唐置,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六十里剑门镇。《旧唐书·地理志》 剑门县:圣历二年(699)“于方期驿城置剑门县”。

  • 兴农镇

    ①即新农镇。今天津市东南小站镇。清光绪初,李鸿章命淮军于此屯垦置镇,后为袁世凯陆军营地。②即今黑龙江绥棱县治。旧属绥化县,民国时有县佐驻此。1941年绥棱县迁治于此。(1)在黑龙江省鸡东县西北部。面积

  • 长阳县

    唐改长杨县置,属硖州。治所即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寰宇记》卷147长阳县:“县南崖有长阳溪,因以为名。”元属峡州路。明属夷陵州。清属宜昌府。民国初属湖北荆南道。1921年属荆宜道。1932年直属湖

  • 章思荡

    在今江苏宝应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23宝应县: 章思荡在 “县东南四十里。西接城子河,南通广洋湖。《志》 云,城子河在县东南十八里,其西北接望直港,南通章思荡”。

  • 陉城

    又称陉庭、汾陉。在今山西曲沃县东北。《史记·白起传》:秦昭王四十三年(前264),“白起攻韩陉城,拔五城,斩首五万”。即此。又《韩世家》作“秦拔我陉城汾旁”,《范睢传》作“秦攻韩汾陉,拔之”。盖陉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