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吴郡

吴郡

①西汉初以会稽郡治所在吴县,故亦称吴郡。《汉书·高帝纪》:六年(前201),“以故东阳郡、鄣郡、吴都五十三县立刘贾为荆州王”。一说楚汉之际分会稽郡置,汉武帝后废。《汉书·灌婴传》:“度江,破吴郡长吴下,得吴守,遂定吴、豫章、会稽郡。”

②东汉永建四年(129)分会稽郡置,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上海市长江以南,大茅山以东,浙江长兴、吴兴、天目山以东,与建德市以下的钱塘江两岸。三国以后逐渐缩小。南朝梁太清三年(549)改为吴州。大宝元年(550)复为吴郡。陈祯明元年(587)改置吴州,隋开皇九年(589)移治今苏州市西南横山东五里,改为苏州。大业初复为吴州,寻复为吴郡。唐武德四年(621)改为苏州,七年(624)还治今苏州市。唐天宝元年(742)又改为吴郡。乾元元年(758)复改苏州。


(1)汉初以会稽郡治所在吴县,故亦称吴郡。《汉书·高帝纪》:高祖六年(前201年),“以故东阳郡、鄣郡、吴郡五十三县,立刘贾为荆王”。一说楚汉之际分会稽郡置,汉武帝后废。《史记·灌婴列传》:“度江,破吴郡长吴下,得吴守,遂定吴、豫章、会稽郡。”(2)东汉永建四年(129年)置,治吴县(今江苏苏州市)。属扬州。辖境相当今江苏省长江以南,大茅山以东,上海市,浙江省长兴县、湖州市、天目山以东,与建德市以下的钱塘江两岸;三国吴后逐渐缩小。南朝梁太清三年(549年)改为吴州,大宝初复为吴郡。隋开皇九年(589年)废。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苏州为吴郡。


猜你喜欢

  • 武峨县

    唐置,为武峨州治。治所即今越南北太省太原东北武崖。天宝元年 (742) 为武峨郡治,乾元元年 (758) 复为武峨州治。后废。

  • 大境门

    在今河北张家口市桥西区。明洪武元年(1368)徐达建,为明长城一关隘。清筑城楼,为扼守京都之北门。口外丛山夹谷,形势险要。也是连接边塞与内地交通要道,为汉、蒙商贸集散地。

  • 洛陂

    又名洛女陂。在今陕西西安市东。《清一统志·西安府》: “洛女陂” 条引 《三辅旧事》: “洛女冢南有洛陂,俗号曰洛女陂。”

  • 光城左郡

    南朝宋大明中分弋阳郡西南境置,治所在光城县(今河南光山县)。大明八年(464)废。南朝宋大明中分弋阳郡西南境置,治光城县(今河南光山县)。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光山县一带。大明八年(464年)废。

  • 八道河

    在今湖北郧西县东。《方舆纪要》卷79郧西县:八道河在“县东北八十里。南流合县东五里之五里河,至县前与天河合”。集镇名。在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城西部。八道河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3380。以长城冷关至此需

  • 峰高场

    即今重庆市荣昌县东峰高镇。明正德 《四川志》 卷13: 荣昌县有峰高铺。清光绪 《荣昌县志》卷2: 峰高场 “距城三十里,至石盘铺十五里,交永川界”。

  • 嵊山

    在今浙江嵊县北三十里剡溪东岸。《水经·渐江水注》: “江水北径嵊山,山下有亭,亭带山临江,松林森蔚,沙渚平静。”曾名神前、陈钱、尽山。在浙江省东北部海中,为舟山群岛北部岛屿,西邻枸杞岛。属马鞍列岛。面

  • 龙兑

    战国赵邑,后属燕。在今河北满城县东北。《史记·赵世家》:孝成王十九年(前247),“赵与燕易土:以龙兑、汾门、临乐与燕”。古邑名。战国赵邑,后属燕。在今河北省满城县东北。《史记·赵世家》:赵孝成王十九

  • 汤陵县

    唐置,属羁縻移州。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境。后废。

  • 平凉郡

    ①十六国前秦置,治所在平凉城(今甘肃平凉市西北)。北魏移治鹑阴县(今甘肃华亭县西马峡),属泾州。辖境相当今甘肃华亭、平凉西南及东南一带。隋初废。②隋大业三年(607)改原州置,治所在平高县(今宁夏固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