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分东胜卫置,属山西行都司。治所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境。次年废。
又名希玄寺。北魏建,即今河南巩义市东北大力山下巩县石窟寺。《清一统志· 河南府》:净土寺 “在巩县东北。一名石窟寺,亦名石佛寺。后魏景明间建。凿石为佛,佛与窟连,法象巍然,唐宋题咏甚多”。今存石窟造像
在今广东高要市西小湘镇东,西江峡口。道光《高要县志》:小湘峡“在县西北四十里。高数十仞,群峰矗峙,大江流其中,多良材美竹”。北宋皇祐四年(1052),侬智高犯端州,州守李宝臣建议以兵数千人伏小湘峡。即
即黑石渡。又名黑水关。在今河南巩义市西南洛水津渡处。《资治通鉴》: 隋义宁元年 (617),“王世充夜渡洛水,营于黑石…… (李) 密自洛南策马直趣黑石”,败世充。即此。集镇名。在今吉林省敦化市中部、
清置,在今广东遂溪县东三十里石门港西岸。
清末置,为玉树等二十五族之一。驻牧地在今青海杂多县西北扎曲上流南岸。民国周希武 《玉树调查记》 卷上: “格吉麦马、格吉班马、格吉得马三族,同驻牧杂曲及子曲河上流。” 后废。
即今河北丘县东二十二里香城固乡。《方舆纪要》 卷15曲周县: 香城固堡在 “县东北六十里,接威县界”。1939年1月,日军三万余人分多路对冀南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 “扫荡”。2月初,敌侵占了冀南根据地
西晋永嘉后侨置,属梁州。两郡同治于涪县(涪城,今四川绵阳市涪江东岸)。合称为巴西、梓潼二郡。南朝宋属益州。辖境相当今四川绵阳市、梓潼、安县二县及德阳、江油二市部分地。西魏废帝二年(553)遂一分为二:
一名大騩山。在今河南新密市东南。《汉书·地理志》河南郡密县:“有大騩山,潩水所出。”《资治通鉴》:南朝梁大同四年(538),东魏侯景攻广州(治今河南鲁山县),未拔,闻西魏救兵将至,集诸将议之,行洛州事
即今吉林通化县西南江甸子镇。清光绪《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通化县图:西南有江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