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吉州

吉州

①隋开皇中改庐陵郡置,治所在庐陵县(今江西吉水县北)。大业初复为庐陵郡。唐武德五年(622)改为吉州。永淳元年(682)与县治庐陵县同徙治今江西吉安市。天宝元年(742)改为庐陵郡,乾元元年(758)复为吉州。唐时辖境相当今江西新干、泰和间的赣江流域及安福、永新等县地。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为吉州路。元贞元年(1295)改名吉安路。五代以来为瓷业中心。宋时在州南永和市烧造的白、黑两种吉州窑,和宋末的碎器窑,均称佳品。

②金明昌元年(1190)改耿州置,治所在吉乡县(今山西吉县)。辖境相当今山西吉县、乡宁等县地。元属晋宁路。明属平阳府。清雍正二年(1724)升为直隶州,乾隆三十七年(1772)复属平阳府。1912年降为吉县。


(1)隋开皇十年(590年)置,治庐陵县(今江西吉水县东北),唐永淳元年(682年)移治今江西省吉安市。因吉水得名。唐辖境相当今江西省新干、万安两县间赣江流域及安福、永新等县地。北宋初分东北部置临江军,属江南西路,辖境缩小。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为吉州路。宋时在州南永和镇烧造的白、黑两种吉州窑,和宋末的碎器窑,均称佳品。(2)金明昌元年(1190年)改耿州置,治吉乡县(今山西吉县)。属河东南路。辖境相当今山西省吉县、乡宁等县地。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吉乡县省入州。属晋宁路。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直隶州,属山西省。辖境扩至蒲县等地。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降为散州,不辖县。属平阳府。1912年改为吉县。


猜你喜欢

  • 弘农涧

    又名门水、鸿胪涧。即今河南灵宝市东宏农涧或涧河。《后汉书·董卓传》:兴平二年(195),张济合李傕等与董承、杨奉“大战于弘农东涧。承、奉军败”。即此。

  • 白纻山

    ①在今安徽当涂县东五里。《寰宇记》卷105当涂县:白纻山“本名楚山。桓温领妓游山,奏乐好为《白纻歌》,因改为白纻山”。《方舆纪要》卷27当涂县:“登其上,则群山环列,江湖萦带,称为佳胜。”②即今湖北鄂

  • 飞鹅山

    在今广东东莞市西南。《方舆纪要》卷101广州府东莞县:飞鹅山“在县西南十里,属靖康场,流水环绕,状若飞鹅”。

  • 临滩堡

    北宋置,属河州。在今甘肃临夏县北。金属积石州。元废。

  • 慈化

    即今江西宜春市西北慈化镇。1934年2月国民党南京政府为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曾在此置慈化政治局 (县级)。

  • 东訾

    春秋时周邑。又名訾城。在今河南巩义市西南。《左传》:昭公二十四年(前518), 阴不佞拘得玉者,“取其玉。将卖之,则为石。王定而献之,与之东訾”。杜注:“巩县西南訾城。”《续汉书·郡国志》 河南尹巩县

  • 兔儿山

    又名吐儿山、犊儿山。在今内蒙古扎鲁特旗西北霍林河 (呼林河) 河源处。《辽史·地理志》:上京临潢府有兔儿山。

  • 铁砧屿

    在今台湾省澎湖县北,白沙岛之北、姑婆屿东。清蒋毓英 《台湾府志》 卷3: 铁砧屿 “山上皆石板,大三四丈,平坦无痕,若铁之砧然,故名”。

  • 上冈镇

    清置,属盐城县。即今江苏建湖县东北上冈镇。有巡司驻此。在江苏省建湖县东北部、黄沙港两侧。面积102平方千米。人口7.9万。镇人民政府驻上冈,人口2.1万。元称南沙,明初改称孟杨庄。以后灶民迁居高冈避海

  • 三叠山

    在今贵州惠水县西南十里。《方舆纪要》卷121定番州:三叠山“在(洪番长官司)司治南。峰峦绵连,曲折三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