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台北市

台北市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置,属台湾省。治所即今台北市。


在台湾省本岛北部。面积272.16平方千米。人口263.3万。是台湾省省会、第一大城市。辖松山、大安、古亭、双园、龙山、城中、建成、延平、大同、中山、内湖、南港、木栅、景美、士林、北投等16区。市政府驻建成区。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郑氏治台后,属天兴县,后属天兴州。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郁永河至今士林、北投一带硫黄采矿业兴起,四十八年闽籍泉州人继而入垦大加蚋(今万华一带),经济日益繁荣。雍正元年(1723年)属淡水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八里坌(今淡水镇)都司营移驻艋舺(今台北市龙山区),至乾隆五十年升为县丞。光绪元年(1875年)设台北府,以淡水县为府治(今市境城中区)。台北之名始此,成为台湾北部政治中心。光绪十三年台湾建省,台湾巡抚驻此,进而为台湾全省政治中心。光绪二十一年日占后废台北府,改设台北县。此后行政建制变动频繁,至1920年后台北始为市,属台北州。1945年光复后设市,划原辖域为10个区,后又划入北投、士林、内湖、南港、景美、木栅等六乡镇置为区,扩大为16个区。地处台北盆地东部,北部为大屯火山区,东、南为低山、丘陵环绕,淡水河流贯市境西部。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业除种植稻外,以蔬菜、瓜果、花卉等为大宗。城市的发展始于艋舺港口的开发。由于垦民与大陆来往频繁,贸易日盛,18世纪中叶淡水河边已有渡口街、水仙宫街、番薯市街等街道,被称为“一府(台南)、二鹿(鹿港)、三艋舺”的台湾第三大城市。1945年光复后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全省最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工业以电机及电器具制造为主,化学、化学制品、印刷等业也占重要地位。台湾纵贯铁路横贯本市,设有南港、松山、台北、万华四车站,并有支线西北经关渡达淡水镇。高速公路横贯本市,设有内湖、圆山、台北三交流道。此外还有省道、县道、乡道构成高密度公路网。境内松山机场辟有岛内航线。全省1/4大专院校集中于此,有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中兴大学、东吴大学、大同工学院等。名胜古迹有阳明山风景区、北投风景区、台北公园、木栅动物园、剑潭公园、双溪公园和龙山寺、霞海城隍庙、保安宫、孔子庙、指南宫、碧山寺、关渡宫等。


猜你喜欢

  • 永和砦

    北宋置,属通远县。在今甘肃环县东南一百里。元废。

  • 阑县

    亦作阐县。西汉元鼎六年 (前111) 置,属越嶲郡。治所在今四川越西县北新民镇古城。西晋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四川省越西县东北。属越嶲郡。西晋时废。南朝宋复置。南齐时又废。

  • 江华县

    唐武德四年(621)置,属营州。治所在今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西南。以阳华岩为名。后属道州。文明元年(684)改为云溪县。神龙元年(705)复名江华县,迁治今江华瑶族自治县(沱江镇)东南十里。元属道州路。

  • 曲宗

    亦名波窝曲宗、曲中宗。在今西藏波密县东。原西藏地方政府设曲宗。1960年并入波密县。“曲宗”藏语意为法堡。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治今西藏自治区波密县东北曲宗城。1960年并入波密县。

  • 马牌

    即今吉林图们市南图们江西岸月晴镇,隔江与朝鲜对境。清末《延吉珲春一带地图》:图们江岸有马牌。民国徐曦《东三省纪略》卷7:图们江上游森林甚密,清末以来大肆垦荒,“自马牌以上至高丽崴以下,其间已成童山”。

  • 白涧岭

    又作白涧山。在今山西阳城县西北十六里。《水经·沁水注》:濩泽水“出濩泽城西白涧岭下”。即此。即“白涧山”。

  • 黄埔支线

    从广州西站至黄浦港。长24公里。为粤汉铁路黄埔支线。1937年修筑。1939年被拆除。

  • 白庙子村

    即今山东五莲县西白庙。1947年5月山东革命根据地置五莲县治此。

  • 山南县

    西汉置,属珠崖郡。治所无考,当在今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境。《汉书·元帝纪》:初元三年(前46),“珠崖郡山南县反,博谋群臣。待诏贾捐之以为宜弃珠崖,救民饥馑。乃罢珠崖”。旧县名。苏南抗日根据地设。19

  • 青衣江

    ①古名大渡水、沫水、平羌江、平乡江、雅河。在今四川西部,为大渡河最大支流。《水经·青衣水》: “青衣水出青衣县西蒙山,东与沫水合也,至犍为南安县入于江。” 源出四川宝兴县北夹金山南麓,曰宝兴河,西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