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兰城
即今甘肃和政县东南达浪乡。《资治通鉴》: 东晋义熙七年 (411),“河南王乾归徙羌句岂等部众五千余户于叠兰城,以兄子阿柴为兴国太守以镇之”。即此。
即今甘肃和政县东南达浪乡。《资治通鉴》: 东晋义熙七年 (411),“河南王乾归徙羌句岂等部众五千余户于叠兰城,以兄子阿柴为兴国太守以镇之”。即此。
即今台湾省桃园县北芦竹乡 (南崁)。清康熙间蒋毓英 《台湾府志》 卷1: 南嵌社 “离府治九百二十里”。
西汉置,属渔阳郡。治所在今天津市武清县 (杨村镇) 西南城上村。西晋属燕国。北魏太平真君七年 (446) 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天津市武清区西南城上村,属渔阳郡。设有盐官。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
即今四川成都市东北、毘河南岸姚渡乡。清嘉庆 《金堂县志》 卷2: 姚家渡 “在治 (今成都市东北城厢镇) 南九里兴隆场”。
即唐徕渠。在今宁夏北部黄河西岸。《宋史·夏国传》: “兴、灵则有古渠曰唐来,曰汉源,皆支引黄河。”即“唐徕渠”。
洛阳之别称。因东周、东汉皆建都于此,故名。班固 《东都赋》: “子徒习秦阿房之造天,而不知京洛之有制也。”河南洛阳的别称。因东周、东汉至北魏均建都于此,故名。班固《东都赋》:“子徒习秦阿房之造天,而不
南朝梁置,为黄州治。治所在安平县(今广西防城港市西南东兴镇东南)。辖境相当今广西防城港市及越南芒街一带。隋开皇九年(589)废。南朝梁置,治安平县(今广西东兴市东南)。属黄州。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
即焉耆国。其国都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四十里城子旧城。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1:阿耆尼国“东西六百余里,南北四百余里。国大都城周六七里,四面据山,道险易守。泉流交带,引水为田”。又作焉耆国。西域古
即彭亡山。今四川彭山县东北十里仙女山。东汉建武十一年(35),公孙述使刺客杀岑彭于此。东晋常璩《华阳国志·李特雄期势志》:西晋末,罗尚以“张罗屯平无逼(李)雄”。即此。
在今山西芮城县西黄河东岸匼河村附近。1960年在此发现旧石器早期文化遗址,与原始石器同层有肿骨鹿、扁角鹿、三门马、德氏水牛、师氏剑齿象、披毛犀等化石,时代与陕西蓝田猿人相当,名之为 “匼河文化”。
西汉以后对玉门关以西地区的总称。始见于《汉书·西域传》。有二义,狭义专指葱岭以东而言;广义则指凡通过狭义西域所能达到的地区,包括今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欧洲东部及非洲北部等地。西汉宣帝时设西域都护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