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双城镇

双城镇

一名双河口。在今湖北红安县北倒水东岸。《方舆纪要》卷76黄安县:双城镇在“县北十三里。其相近者又有中和镇, 皆有巡司”。


(1)镇名。(1)在黑龙江省双城市中部。市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28.5平方千米。人口18万。镇人民政府驻双城,人口11.2万。旧名双城子。因清代建城时,城东有两座古城而名。清为双城厅、双城府治,1913年为双城县治。1946年设第一区,1949年改城关区。1956年改双城镇。1988年起为双城市治。产玉米、大豆、高粱等。有合成洗涤剂、服装等厂。京哈铁路、102国道经此。古迹有承旭门、第四野战军前线指挥部旧址。 (2)在福建省柘荣县中部偏北。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7平方千米。人口2.3万。镇人民政府驻双城,人口1.1万。因有上、下两城,故名。1945年始为县治。1952年设城关镇,1956年改双城镇,1958年改公社,1981年复置双城镇。工副业较发达,剪刀、红酒、折席等素负盛名。福分(福鼎)公路经此。镇内有仙屿,山上有元建仙庙。镇北有东山,海拔 1479 米,为太姥山主脉。(3)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北部。面积77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君家庄,人口1600。以境内古双城堡得名。1955年为双城乡。1958年改公社,1962年分为双城、南安二公社。1983年改乡,1986年合建双城镇。产小麦、玉米、甜菜、胡麻、大麻等。有造纸、粉丝、酿酒等厂。设集贸市场。武双公路终点。(2)集镇名。在河北省清河县城东部。属连庄镇。人口540。原名解家店,因解家兄弟大城、二城经营得名。后集市发展,改今名。产小麦、玉米、谷子、棉花。有面粉、制砖等厂。葛渡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废丘县

    秦改犬丘置,属内史。治所在今陕西兴平市东南十里阜寨乡附近。《史记· 项羽本纪》:西汉高帝元年 (前206),“项王乃立章邯为雍王,王咸阳以西,都废丘”。三年 (前204) 改为槐里县。古县名。秦置,治

  • 湨水

    或称溴水。即今河南济源市、孟县、武陟县境之黄河支流漭河。《春秋》: 襄公十六年 (前558),公会晋侯等 “于湨梁”。杜注: “湨水出河内轵县东南,至温入河。” 《资治通鉴》: 西晋永宁元年 (301

  • 良口镇

    即今江西万安县东南五星河入赣江之口良口。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7万安县:“《府志》载:水路上一百二十七里至良口市,赣州府赣县交界。”在广东省从化市东北部。面积298平方千米。人口3.2万。镇人民政府

  • 九山

    ①《尚书·禹贡》:“九山刊旅”,指九州的名山。《吕氏春秋·有始览》、《淮南子·墜形训》以会稽、泰山、王屋、首山、太华、岐山、太行、羊肠、孟门为九山。《史记·夏本纪》 司马贞《索隐》以汧山、壶口、砥柱、

  • 平定长官司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置,属平越卫。治所即今贵州麻江县东南平定司。后改属麻哈州。清以后废。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置,治今贵州省麻江县东南平定。属麻哈州。清因之。后废。

  • 牛场铺

    在今贵州晴隆县西北。《清一统志·兴义府》 “保甸铺”条:安南县(今晴隆县)有牛场铺。

  • 南凉

    十六国之一。东晋隆安元年 (397) 河西鲜卑贵族秃发乌孤称西平王,建都西平 (今青海西宁市),三年 (399) 迁都乐都 (今青海乐都县),史称南凉。有今甘肃西部和青海一部分地,义熙十年(414)

  • 茶磨山

    在今浙江海盐县西南三十二里。《方舆纪要》 卷91海盐县: 茶磨山,“今山周不过三里”。明嘉靖间兵科给事中许相卿隐居于此。

  • 唐明镇

    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羊市、大关帝庙附近。北宋太平兴国七年 (982) 移并州治此。古镇名。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并州移治于此。

  • 沈家庄

    在今浙江平湖市东南二十里林埭镇清溪桥附近。《方舆纪要》卷91平湖县:沈家庄“在县东十里,亦曰沈塘, 与乍浦相近”。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歼倭寇首领徐海于此。(1)古地名。故址在今浙江省平湖市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