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县
①东汉改观县置,属东郡。治所在今河南清丰县东南。西晋属顿丘郡。北魏改为卫国县。
②隋大业三年(607)改朝歌县置,为汲郡治。治所在今河南浚县西南四十七里卫贤乡。唐属卫州。北宋熙宁六年(1073)废。元祐元年(1086)复置,属浚州。金末废。
古县名。隋大业二年(606年)置,治今河南省淇县。为汲郡治。唐属卫州。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废,元祐初复置。元初废。
①东汉改观县置,属东郡。治所在今河南清丰县东南。西晋属顿丘郡。北魏改为卫国县。
②隋大业三年(607)改朝歌县置,为汲郡治。治所在今河南浚县西南四十七里卫贤乡。唐属卫州。北宋熙宁六年(1073)废。元祐元年(1086)复置,属浚州。金末废。
古县名。隋大业二年(606年)置,治今河南省淇县。为汲郡治。唐属卫州。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废,元祐初复置。元初废。
明永乐七年(1409)置,属奴儿干都司。治所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右岸索菲斯克地方。后废。明永乐七年(1409年)三月置。治今俄罗斯黑龙江下游右岸沙费斯克附近札岭山。属奴儿干都司。后废
战国楚邑。在今河南唐河县一带。《战国策·楚策三》: 苏子谓楚王曰,“为主死易,垂沙之事,死者以千数”。《荀子·议兵篇》: “楚人鲛革犀兕以为甲,坚如金石,宛巨铁釶。惨如蠭虿,然而兵殆于垂沙,唐蔑死。”
即今陕西北部杏子河。源出靖边县南白于山,东南流经志丹县东北,至安塞县南合延水。《水经·河水注》:龙尾水“出北地神泉障北山龙尾溪,东北流注清水”。
即今安徽巢湖市西北夏阁镇。传为夏桀奔南巢时憩息处。《清一统志·庐州府二》: “铜炀镇”条下: “又县西北三十里有夏阁镇。”在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西北部。面积72平方千米。人口2.8万。镇人民政府驻夏阁,
在今贵州榕江县北。《方舆纪要》卷121黎平府古州长官司:王梅寨在“司(今榕江县)北四十里”。
在今浙江遂昌县北。《方舆纪要》卷94遂昌县:马戍岭在“县北三十里”。
清雍正三年 (1725)置,属和硕特部。在今青海共和县及青海湖南岸石乃亥一带。《清史稿·地理志》 南左翼后旗: “牧地在大通河南岸,青海正北。东至吉噶素台鄂兰布拉克,南至和洛海,西至布都克图乌兰和硕,
本於潜县。《隋书·地理志》 作於灊。治所在今浙江临安县西六十四里于潜镇。唐复为於潜县。
即今江西赣州市西北水西乡。《方舆纪要》卷87赣州府赣县:水西驿“在府城西。元为水西站,洪武初改为驿,五年并置递运所于此”。清裁。
在今江西新干县东。《寰宇记》 卷109吉州新淦县: 湓山 “在县东六十二里。环拥十二峰,上有紫元洞及王郭、浮邱三仙坛”。《清一统志·临江府》: 湓山 “山有十二峰。高十里,云出则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