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卢龙山

卢龙山

①自今河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东南七老图山岭起,蜿蜒于长城内外,直至山海关北,卢龙塞道在其地。《魏书·地形志》 北平郡新昌县:“有卢龙山。”《水经·濡水注》:“濡水又东南径卢龙山。”杨守敬《水经注疏》谓即“今潘家口”。又黄洛水“北出卢龙山,南流入于濡”。《水经注疏》:“此黄洛水以黄洛城得名,当即今出董家口东北之水,下流至潘家口北入滦河者也。”

②又名狮子山。在今江苏南京市北兴中门内。《寰宇记》卷90升州上元县“卢龙山”条:“按旧《图经》:晋元帝初渡江,此尽为虏寇所有,以其山连石头,开凿为固,故以卢龙为名。”《明史·太祖纪》:至正二十年(1360),明太祖攻陈友谅,“亲督军卢龙山”。即此。


古山名。即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北狮子山。西临长江,晋元帝因其形似塞外卢龙,故名。《明史·太祖纪》:元末朱元璋大破陈友谅,“亲督军卢龙山”即此。


猜你喜欢

  • 大渡河

    古名渽水、涐水、沫水、羊山江(阳山江)、铜河、中镇水。在今四川西部,为岷江最大支流。源出川、青交界的果洛山,上源曰大金川,在丹巴县纳小金河后始称大渡河。南流经泸定、石棉、汉源、峨边,于乐山市西纳青衣江

  • 长风山

    在今湖北武穴市西北。《水经·江水注》:“江水又左径长风山南,得长风口,江浦也。”《清一统志·黄州府一》:长风山,“《县志》:当夤山下,近南一带左翼山是也”。

  • 四角山

    ①在今山西阳泉市北。《清一统志·平定州》:四角山“在州北三十里。其势四起,下出三泉”。②在今甘肃礼县东北十里。《方舆纪要》卷59礼县:四角山“以山分四向,截然挺峙而名”。

  • 黄沟

    春秋吴王夫差十四年 (前482),为北上称霸中原而凿。《国语·吴语》: “起师北征,阙为深沟,通于商、鲁之间,北属之沂,西属之济,以会晋公午于黄池 (今河南封丘县西南)。” 东自今江苏沛县,经山东单县

  • 叙州路

    元至元十八年 (1281) 改叙州置,属四川行省叙南等处蛮夷宣抚司。治所在宜宾县 (今四川宜宾市)。辖境相当今四川宜宾、自贡、富顺、高县南溪等市县地。明洪武六年 (1373) 改为叙州府。元至元十八年

  • 中和镇

    ①即今河南获嘉县西南中和镇。民国《获嘉县志》卷2:“中和镇,距城二十一里。”②即今湖北红安县南中和乡。明、清置巡司于此。(1)在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东南部、大兴安岭东麓。面积204平方千米。人口1.9

  • 纪家汇

    在今浙江萧山市南。《方舆纪要》卷92绍兴府:纪家汇在“府西南百里。浦阳江自诸暨县合东西诸江,经此为钱清江之上源”。

  • 孟村镇

    即今河北孟村回族自治县。清置孟村巡司。1955年于此设孟村回族自治县。在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中部偏南。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74平方千米。人口3.2万,回族居半。镇人民政府驻孟村,人口1.4万,其中回族

  • 吴寿县

    三国吴改汉寿县置,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市东北。西晋复为汉寿县。古县名。三国吴改汉寿县置,治今湖南省常德市东北崆城。属武陵郡。西晋武帝复改汉寿县。

  • 大峪口

    ①亦作大谷口。即今山西五台县东北大峪口村。明永乐中置巡司于此。清裁。②即今山西怀仁县西南大峪口村。《清一统志·大同府》:大峪口“在怀仁县西南四十里大峪口村。高二十丈有奇,盘曲二里,连左云县之四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