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陆县
三国魏改博陵县置,属安平郡。治所在今河北蠡县南十五里。西晋为高阳国治。北魏景明元年(500) 改名博野县。
古县名。三国魏改博陵县置,治今河北省蠡县南,为高阳国治。北魏景明元年(500年)改名博野县。
三国魏改博陵县置,属安平郡。治所在今河北蠡县南十五里。西晋为高阳国治。北魏景明元年(500) 改名博野县。
古县名。三国魏改博陵县置,治今河北省蠡县南,为高阳国治。北魏景明元年(500年)改名博野县。
在今山西万荣县南。《清一统志·蒲州府一》: 峨嵋岭 “一曰峨嵋坡,高四里,蜿蜒曲折,跨永济、临晋、猗氏、万泉四县,接绛州闻喜、河津二县界”。
在今浙江湖州市东二十五里。《元和志》卷25:“吴兴塘,太守沈攸之所建,灌田二千余顷。”在今浙江省湖州市东。原名获塘,晋吴兴太守殷康所开,溉田千余顷。后太守沈嘉重修,更名吴兴塘,可溉田二千余顷。
清置,属祁县。即今山西祁县东北十五里贾令镇。《清一统志·太原府一》: 贾令镇 “在祁县北十五里。以春秋时晋大夫贾辛名。旧置贾令驿,明嘉靖十二年移治城西,因筑堡于此”。在山西省祁县北部、汾河东岸。面积6
亦作梅河镇。即今黑龙江牡丹江市东南兴隆镇。清光绪《吉林通志》卷17:宁古塔城北“六十里乜河大屯。靖边军营及卡伦驻此。有牡丹江渡口,北通头道卡伦,东北通二站等路”。
即黚水。今贵州湄潭县西湄江。《水经·延江水注》: “黚水亦出符县,南与温水会,阚骃谓之阚水。” 《水经注疏》 谓即今合湘江之仁江。
①唐武德二年 (619) 置,治所在义门县(今陕西延川县西)。四年 (621) 废。②唐武德五年 (622) 置,治所在太和县 (今江西泰和县西六里)。八年 (625) 废。③唐贞观四年 (630)
1947年于王爷庙置,为兴安盟府驻地。治所即今内蒙古乌兰浩特市。1964年并入科尔沁右翼前旗。1980年复设市,科尔沁右翼前旗驻此。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兴安盟行政公署驻地。面积865平方千米。人口2
在今四川雷波县东北谷米乡子坝, 与云南隔江毗连。民国初将黄螂分知事移驻于此。后改设县佐。
在今内蒙古包头市昆都仑区昆都仑河右岸。始建于清雍正七年 (1729)。汉名法禧寺。“昆都仑”,蒙古语意为横山口。原有大经堂及殿宇二十三座、藏经塔四座。现存经堂、殿宇十二座。殿堂内原有彩绘和塑像多已不存
明洪武七年(1374)置,属巩昌府,十五年隶岷州卫。治所即今甘肃舟曲县。清废为西固城。明洪武四年(1371年)置,治今甘肃省舟曲县。属岷州卫。1913年改置西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