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直隶
简称南直。明称直隶于京师的地区为直隶。自永乐初迁都北京 (今北京市) 后,称直隶北京的地区为北直隶,直隶南京的地区为南直隶。辖境相当今江苏、安徽二省和上海市及江西婺源县地。清初改为江南省。
明称直隶于京师的地区为直隶。洪武初建都南京(今江苏南京市),以应天等府为直隶。永乐初移都北京(今北京市)后,又称直隶北京的地区为北直隶;而直隶南京的地区为南直隶,简称南直,相当今江苏、安徽两省大部和上海市。
简称南直。明称直隶于京师的地区为直隶。自永乐初迁都北京 (今北京市) 后,称直隶北京的地区为北直隶,直隶南京的地区为南直隶。辖境相当今江苏、安徽二省和上海市及江西婺源县地。清初改为江南省。
明称直隶于京师的地区为直隶。洪武初建都南京(今江苏南京市),以应天等府为直隶。永乐初移都北京(今北京市)后,又称直隶北京的地区为北直隶;而直隶南京的地区为南直隶,简称南直,相当今江苏、安徽两省大部和上海市。
①在今山西沁水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43沁水县: 嵬山在 “县东九十里。一名隗山,其形峻岌,与群山连绵不绝”。②即今浙江东阳市东北五十里巍山屏。《方舆纪要》 卷93东阳县: 嵬山 “与大白 (山)
黄浦江将上海地区分隔成浦西和浦东两部分。其名称在明代中叶已见记载,清代已普遍使用。广义上指今上海市黄浦江以东地区; 狭义上仅指高桥至周家渡一线的上海市杨浦、黄浦、南市三区在黄浦江以东的部分。1992年
东汉改钟武县置,属零陵郡。治所在今湖南衡阳县 (西渡镇) 北。三国吴改为重安县。东汉时改重安县置,治今湖南省衡阳县西北。属零陵郡。三国吴时复为重安县。
一名黄山。在今河北曲阳县南二十里。《方舆纪要》卷14曲阳县:少客山“山绵延耸秀,上有集圣池。《志》云:五台山圣水潴流于此”。
又称白山。在今河北沽源县南。《方舆纪要》卷18万全都司开平卫:白庙儿山“在卫东北境,边人谓之三间房,又名插汉根儿, 乃蓟宣通路,滦河经其北”。
明洪武中置,在今山东诸城市东北六十里岳沟。后废。
唐天宝元年 (742) 改藤州置,治所在镡津县 (今广西藤县东北)。辖境相当今广西藤县地。乾元元年 (758) 复为藤州。唐天宝元年(742年)以藤州改置,治镡津(今广西藤县东北、北流江东岸)。辖境即
北宋置,属德顺军。在今甘肃静宁县东南。
五代梁东都、晋汉周东京城 (今河南开封市) 内宫城东一门。《资治通鉴》: 五代晋开运三年(946),“帝于宫中起火,自携剑驱后宫十余人将赴火,为亲军将薛超所持。俄而 (张) 彦泽自宽仁门传契丹主与太后
即今上海市杨浦区东北部沈行。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上海县东北有“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