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南江

南江

①旧释以为 《尚书·禹贡》 “三江” 之一。《禹贡》 本文仅有北江、中江,并无南江,释经家认为既有北江、中江,必有南江。历来各家解释不一:(1) 《汉书·地理志》 认为在吴县 (今江苏苏州市)南,所指即今吴淞江; (2) 《初学记》 引郑玄 《书注》认为右会彭蠡为南江,所指即今赣江; (3) 徐锴 《说文系传》 认为江出岷山至楚都名南江,所指为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附近一段长江干流; (4) 《水经·沔水注》 说就是 《汉书·地理志》 中从石城 (今安徽贵池县) 首受江水东至余姚入海的分江水,但实际上这条水道并不存在。

②即今广东西江。《南齐书· 州郡志》 广州:“西、南二江,川源深远,别置督沪,专征讨之。” 《方舆纪要》 卷100广东: “西江实兼南江之名。”

③即泷水。今广东罗定、郁南二市县境之泷江、南江。《清一统志 · 罗定州》: 泷水 “源出西宁县西南。一名双林水。……一名晋康水,又名南江”。

④即今广西之郁江。清齐召南 《水道提纲》 卷20: “郁江即广西左江,亦曰南江。”

⑤在今四川西部。《山海经·海内东经》: “岷三江: 首大江出汶山,北江出曼山,南江出高山。高山在城 (成) 都西。”

⑥即綦江。今四川綦江县境之綦江。《清一统志 ·重庆府一》 引 《元统志》: “南江在南川县。众溪会合,至三溪口可通舟楫,行三十里至綦市,又至南江口入江。” 《方舆纪要》 卷69綦江县: 綦江 “在县南,即夜郎溪也,自南川县流入,亦曰南江”。

⑦亦名难江。在今四川南江县境,为渠江上源巴河。《方舆纪要》 卷68南江县 “巴江” 条下: “南江源出米仓山,亦自县治前而南与巴江合,盖二水即巴江上流也。”

⑧即今四川南川市、武隆县境之鸭江 (大溪河)。《明史·地理志》 南川县: “又东有四十八渡水,流入南江。”


(1)古水名。旧释《尚书·禹贡》“三江”之一。《禹贡》本文只有北江、中江,并无南江;释经家认为既有北江、中江,必有南江。各家所指不一:(1)《汉书·地理志》说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南,所指当即今吴淞江。(2)《初学纪》引郑玄《书注》指今之赣江。(3)盛弘之《荆州记》指楚都(今湖北江陵县)附近一段长江干流。(4)《水经注》认为是《汉书·地理志》中从石城县(今安徽池州市贵池区)首受江水东至余(馀)姚县(今浙江余姚市)入海的分江水,但实际上这条水道并不存在。(2)今水名。在四川省东北部。为渠江正源。源于南江县米仓山南麓,向南流至巴中市三江口右纳恩阳江后称巴河。长161千米。支流众多。河谷深切幽深,富水力资源。滩多流急,不利航运。


猜你喜欢

  • 周南

    指今河南洛阳市一带。《史记·太史公自序》: “太史公留滞周南。” 《集解》 徐广曰: “虞挚曰: 古之周南,今之洛阳。” 《索隐》: 张晏云,“自陕以东,皆周南之地也”。另说在今河南陕县以东地区。《史

  • 唯亭镇

    即夷亭镇。即今江苏吴县东三十里唯亭镇。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元和县: “唯亭镇在城东三十六里。”在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东北部、娄江两岸。面积82平方千米。人口3.2万。镇人民政府驻唯亭,人口

  • 石油溪

    在今四川重庆市东南。清乾隆《巴县志》卷1:石油溪“有石井现出油,可取供灯火”。

  • 竹瓦寺

    即竹洼寺。今西藏察隅县北竹瓦根。清末刘赞廷《察隅县志略》:由鸡贡“东北行,七十里至竹瓦寺宿”。即此。

  • 放鹤亭

    ①在今江苏吴县西南。《清一统志·苏州府二》: 放鹤亭 “在支硎山西南峰寺中。今寺废而亭存,即支公别庵也”。②在今江苏徐州市南云龙山上。《明一统志》 卷18徐州: 放鹤亭,“宋熙宁间,云龙山人张天骥作于

  • 应元溪

    在今云南元谋县南。《清一统志·武定州》:应元溪“在元谋县南。源出本州虚仁驿,流经马头山入县,县中田亩皆资其灌溉,下流合于西溪河”。

  • 仙帽山

    在今福建漳平市西北。《方舆纪要》卷99漳平县:仙帽山“在县西北十里。一名西雾山,连接群峰,逶迤盘结,而此山特巍峨秀丽。相传乡人尝避寇于此,寇将迫,忽云雾四合,寇迷不能进,因名”。

  • 扶卢山

    又名芙芦山。在今广东四会市东。《舆地纪胜》卷96肇庆府:扶卢山“在四会县东四十里。(高)百余丈。上有池,水四时澄澈,花木繁茂。耆老相传:甲戌日即有管弦之音。又云:昔六祖尝隐于此,六祖姓卢,故名。山有六

  • 称心寺

    南朝梁大同三年 (537) 建,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北。唐宋之问有 《游称心寺》 诗。梁大同三年(537年)建。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北。

  • 五丈沟

    在今山东曹县西南五十里。《水经·济水注》:南济“又东北右合菏水,水上承济水于济阳县东,世谓之五丈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