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路
元泰定元年 (1324) 改邕州路置,属岭南广西道。治所在宣化县 (今广西南宁市)。辖境相当今广西南宁市及邕宁、武鸣等县地。明洪武元年(1368) 改为南宁府。
元泰定元年(1324年)改邕州路置,治宣化县(今广西南宁市)。属湖广行省。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及邕宁、武鸣等市县地。明改为府。
元泰定元年 (1324) 改邕州路置,属岭南广西道。治所在宣化县 (今广西南宁市)。辖境相当今广西南宁市及邕宁、武鸣等县地。明洪武元年(1368) 改为南宁府。
元泰定元年(1324年)改邕州路置,治宣化县(今广西南宁市)。属湖广行省。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及邕宁、武鸣等市县地。明改为府。
在今四川茂县西北太平乡境。《元和志》卷32峨和县: “以县有峨和山”,故名。
即郳。西周封国。在今山东滕州市东六里。《春秋》:僖公七年(前653),“小邾子来朝”。杜注:“郳犁子始得王命而来朝也。邾之别封,故曰小邾。”即“郳”。
亦作萝卜山。在今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西境 《方舆纪要》 卷63庄浪卫: 蒲萄山,“ 《志》 云:在卫西北百三十里。与雪山相拒,大通河流经也”。《清一统志·凉州府一》: 萝卜山 “在平番县西北一百三十里,
山名。在西藏山南地区雅隆河谷,为民间传说中的藏族发源地。《西藏王统记》载,太初有猕猴与女魔交配生六子,于“聚鸟林”中以采集为生,其后种落繁殖,“父猴乃领至贡布拉,播谷种于大地,以谷为食,以树叶为衣,于
在今河南陕县东南。《资治通鉴》: 五代唐清泰元年 (934) 潞王反,闵帝遣康义诚御之,“义诚至乾壕”,请降于潞王,即此。在今河南省陕县东。《资治通鉴》:五代唐清泰元年(934年)潞王反,闵帝遣兵御之
西汉置,属陈留郡。治所即今河南封丘县。北魏太平真君九年 (448) 废。景明二年 (501)复置,北齐废。隋开皇十六年 (596) 复置,属滑州。大业初属东郡。唐属汴州。五代梁属开封府,元属汴梁路。明
即康狼山。在今甘肃临洮县北。《元和志》 卷39五泉县: “康狼山,亦名热薄汗山,在县南一百四十里。西秦乞伏乾归太子炽磐,招结诸部二万七千,筑城于康狼山以据之,即此山也。”
在今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西。《清一统志·靖州》: 黄泥关 “西接贵州黎平府锦屏县界,北接贵州镇远府天柱县界。有把总分防”。
唐贞观四年 (630) 置,属羁縻琰州。治所在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南。后废。
即达孜宗。治今西藏达孜县东北达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