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
1927年定南京为首都,析江宁县治附近地区及江浦县浦口镇置南京特别市,直隶国民政府行政院。1930年改为南京市,仍为院辖市。
简称宁,别称金陵。在江苏省西南部、长江两岸。省人民政府驻地。面积 6598 平方千米(市辖区 4529 平方千米)。人口572万(市辖区489.7万)。辖玄武、白下、栖霞、下关、鼓楼、建邺、秦淮、雨花台、江宁、浦口、六合十一区和溧水、高淳二县。市人民政府驻玄武区。战国楚置金陵邑。秦为秣陵县地,属会稽郡。汉属丹阳郡。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年)改秣陵县为建业县,治今南京市区。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复名秣陵县,并分置临江县;翌年改称江宁县;三年以淮水(今秦淮河)以南为秣陵县、以北为建邺县。建兴元年(313年)改建邺县为建康县。三国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均都于此。隋开皇九年(589年)废秣陵县、建康县入江宁县,十年江宁县移治冶城(今市区)。唐武德三年(620年)改江宁县为归化县;八年改为金陵县,先后为扬州、蒋州、扬州治;九年改为白下县,扬州移治江都,县属润州。贞观九年(635年)复为江宁县。乾元元年(758年)置昇州。上元二年(761年)江宁县改名上元县,并废昇州。光启三年(887年)复置。五代杨吴析置江宁县,自此以迄明、清,上元、江宁二县同为江宁、建康、集庆等府、路治。武义二年(920年)改昇州为金陵府。南唐昇元元年(937年)改为江宁府,为京都。北宋开宝八年(975年)改昇州。天禧二年(1018年)复为江宁府。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改建康府。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建康路。天历二年(1329年)改集庆路。公元1356年朱元璋改为应天府。明洪武元年(1368年)建都曰南京;十一年改称京师。永乐十九年(1421年)复称南京。清初改应天府为江宁府,属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年)属江苏省。1853—1864年太平天囯在此建天京。1912年称南京府,旋改江宁县。1914—1927年置金陵道。1927年国民政府始置南京市。1928年改为南京特别市。1930年称南京直辖市。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同年10月1日建国后由中央人民政府直辖。1953年改江苏省辖市(地级)。1958年扬州专区的六合、江浦二县和镇江专区的江宁县划入,1962年又划出。1971年六合地区所属的江浦县和镇江地区的江宁县划入。1975年扬州地区的六合县划入。1983年镇江地区的高淳、溧水二县划入。2002年江宁县改江宁区,江浦县并入浦口区,六合县改六合区,大厂区并入六合区。地处宁镇山脉西段,长江、秦淮河、滁河流经境内。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市郊农产有稻、小麦、油菜籽及玉米、大豆、棉花等。特产雨花茶、龙池鲫鱼、湖熟鸭、六合鹅。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工业有化学、石油化工、电子仪表、机械、建材、冶金、造船、汽车、铁路客车、纺织、食品等,是全国最大的化工基地和电子工业基地之一。京沪(津浦、沪宁)、宁铜铁路和104、205、312、328国道经此或在市区交会。建有南京长江大桥、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和紫金山天文台。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多所。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有钟山(含中山陵、明孝陵、灵谷寺等)、玄武湖、莫愁湖、栖霞山等。纪念地有梅园新村、雨花台烈士陵园、渡江战役胜利纪念馆和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