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梁
春秋吴地,在今安徽天长市西北。《史记·楚世家》: 平王十年 (前519),“吴之边邑卑梁与楚边邑钟离小童争桑,两家交怒相攻,灭卑梁人”。后人因此常用 “卑梁之衅” 来比喻因小事而酿成剧斗。
古邑名。春秋吴边邑。在今安徽省天长市西北。与楚之边邑钟离相近,两邑人为争桑交恶相攻。楚出兵灭卑梁;吴发兵灭钟离、居巢,引起一场吴楚战争。后世因而用“卑梁之衅”来比喻因小事而酿成大的剧斗。
春秋吴地,在今安徽天长市西北。《史记·楚世家》: 平王十年 (前519),“吴之边邑卑梁与楚边邑钟离小童争桑,两家交怒相攻,灭卑梁人”。后人因此常用 “卑梁之衅” 来比喻因小事而酿成剧斗。
古邑名。春秋吴边邑。在今安徽省天长市西北。与楚之边邑钟离相近,两邑人为争桑交恶相攻。楚出兵灭卑梁;吴发兵灭钟离、居巢,引起一场吴楚战争。后世因而用“卑梁之衅”来比喻因小事而酿成大的剧斗。
清雍正时置,属西宁办事大臣。为玉树四十族之一。驻牧地在今青海玉树南子曲下游与囊谦县交界处。乾隆《西宁府新志》卷19塞外贡马番族:“住牧苏尔奔地方苏尔莽族,距阿拉克硕族一百余里。”清末、民初为玉树二十五
在今河南夏邑县西南。《左传》: 哀公七年(前488),宋围曹,“筑五邑于其郊”,“黍丘” 为其中之一。杜注: “梁国下邑县西南有黍丘亭。”
清雍正十三年 (1735) 改夷陵州置,属湖北省。治所在东湖县 (今湖北宜昌市)。辖境相当今湖北宜昌市和宜昌、长阳、兴山、巴东、秭归、五峰、鹤峰等县及神农架林区地。1912年废。清雍正十三年(1735
一作苇驮坪。在今湖北郧西县西北。《舆地纪胜》 卷189金州: “绍兴十六年和好成。割上津县鹘岭关外卓驮平为界。” 民国臧励龢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 讹为草驮坪。
1934年改连阳化瑶局置,驻连州(今广东连州市)。1939年迁三江镇(今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1942年改置连南县。1934年析连县、连山、阳山三县地置(县级),治今广东省连州市连州镇,1939年迁今
在今西藏察雅县北。清乾隆《卫藏通志》卷4:“自梨树至王卡,称为恶八站。”
清光绪二十六年 (1900) 改富州置,属广南府。治所在皈朝 (今云南富宁县东四十八里归朝镇)。民国 《富州地志资料调查表册》: “富州昔为土牧辖境,土地膏腴,物产丰富,因命名曰富州,取富饶之义。”
商代后期都城。在今河南安阳市西北四里小屯村一带。《水经·洹水注》: “洹水出山,东径殷墟北。《竹书纪年》 曰: ‘盘庚即位,自奄迁于北蒙,曰殷’。” 《史记·项羽本纪》: 秦二世二年 (前208),“
亦作乡。 又名甀乡、 会甀。 在今安徽宿州市西南。《水经·淮水注》: “涣水又东南径蕲县故城南,《地理志》 曰: ‘故垂乡也。’”即此。
唐仪凤二年 (677) 置,为羁縻州,属泸州都督府。治所在今贵州习水县西南赤水河西。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