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华州

华州

①北魏皇兴二年(468)置,治所在定安县(今甘肃宁县)。辖境相当今甘肃宁县地。延兴二年(472)改置三县镇。

②北魏太和十一年(487)置,治所在李润堡(今陕西蒲城县东北)。永平三年(510)移治华阴县(今陕西大荔县)。西魏废帝三年(554)改名同州。

③南朝梁大同元年(535)置,治所在上川郡(今河南桐柏县东固县镇)。西魏废帝元年(552)改为淮州。

④南朝梁置,治所在华阳郡华阳县(今四川广元市北)。辖境相当今四川广元市北境。西魏废。

⑤西魏废帝三年(554)改东雍州置,治所在华山郡原郑县城(今陕西华县西)。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初复置,治所在郑县(今华县)。垂拱元年(685)改为太州,神龙元年(705)复为华州。天宝元年(742)改为华阴郡,乾元元年(758)复为华州。上元元年(760)又改为太州,宝应元年(762)复为华州。乾宁四年(897)升为德兴府。光化三年(900)复为华州。辖境相当今陕西华县、华阴、潼关三县市及渭南市北部、临潼县东北部一带。元初省郑县入州,属奉元路。明属西安府。清属同州府。1913年改为华县。

⑥唐渤海置,为率宾府治。治所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北乌苏里斯克(双城子)。辖境约当今俄罗斯绥芬河下游一带。辽废。

⑦明永乐十二年(1414)属升华府。治所在万安县(今越南广南——岘港省三岐县)。辖境相当今越南广南——岘港省三岐、旃檀源和右邦源地区。宣德二年(1427) 以后入安南。


(1)北魏皇兴二年(468年)置,治定安县(今甘肃宁县)。延兴二年(472年)改置三县镇。(2)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置,治李润堡(今陕西蒲城县东北)。永平三年(510年)移治华阴县(今陕西大荔县)。辖境相当今陕西省黄河以西,黄龙县以南,蒲城县、华县及以东,华山以北地区。西魏废帝二年(553年)改名同州。(3)南朝梁置,治今四川省广元市境。辖境相当今广元市。西魏废。(4)(华huà)西魏废帝二年改东雍州置,治郑县(今陕西华县西南)。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初复置,治郑县(今华县)。圣历后辖境约当今陕西省华县、华阴、潼关等县市及渭北的下邽镇附近地区。天宝元年(742年)改华阴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华州。乾宁四年(897年)升为兴德府。光化元年(898年)复为华州。辖境屡有变迁。清不辖县。1913年降为县。(5)渤海国置,治今俄罗斯滨海边区乌苏里斯克。属率宾府。辽废。


猜你喜欢

  • 新栅

    在今河北清河县西。《资治通鉴》: 东晋太元十二年 (387),“安次人齐涉聚众八千余家据新栅,降燕,燕主 (慕容) 垂拜涉魏郡太守。既而复叛,……高阳王 (慕容) 隆言于垂曰: ‘新栅坚固,攻之未易猝

  • 尚纳木林城

    即今西藏南木林县治。《清一统志·西藏》 藏地诸城: 尚纳木林城 “在日喀则城西北一百十里”。又作朗岭城。清康熙间置,在今西藏自治区南木林县。

  • 毛洞

    在今贵州黎平县西。《明史·陈璘传》:“有吴国佐者, 洪州司特峒寨苗也。”万历二十九年(1601),“游击宋大斌攻破特峒,焚之。国佐逃天浦四十八寨,复入古州毛洞,追获之”。在今贵州省黎平县西。明万历二十

  • 水陆洲

    在今湖南长沙市西。《清一统志·长沙府一》:水陆洲“在善化县西橘洲尾。湘水至此,入长沙县界”。即“橘子洲”。

  • 桃林

    ①即桃原。在今河南灵宝市北老城以西至陕西潼关以东地区。《尚书·武成》: “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 《山海经· 中山经·中次六经》: “夸父之山,……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是广员

  • 耏水

    即时水。在今山东境。《左传》: 襄公三年(前570),晋士丐适齐,齐侯与 “盟于耏外”。《水经·瓠子河注》: “时,即耏水也。音而。”古水名。即时水。《左传》襄公三年(前570年):晋士匄适齐,齐侯与

  • 天寿山

    本名黄土山。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北十八里。清《日下旧闻考》卷137引《大政记》:“永乐七年五月,营寿陵于北京昌平县东黄土山,封曰天寿山。”明十三个帝陵皆营建于此。在北京市昌平区北。原名黄土山,又名东山、东

  • 满撮纳城

    即今西藏错那县。《清一统志·西藏》卫地诸城: 满撮纳城 “在喇萨东南四百四十里”。藏语满为门隅,撮纳为湖边、湖鼻。后称错那宗。1960年改设错那县。满撮纳又作错拉、扪磋纳。清康熙年间置,在今西藏自治区

  • 武隆县

    ①唐如意元年 (692) 置,属幽州。治所即今河北永清县。景云元年 (710) 改名会昌县。②唐长寿二年 (693) 改唐隆县置,属益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州市东南三十里江源镇。神龙元年(705) 复改为

  • ①群蛮国。在今四川奉节县东白帝城。《左传》: 文公十六年 (前611),“庸人帅群蛮以叛楚,……楚人……使庐戢黎侵庸……七遇皆北,唯裨、倏、鱼人实逐之”。《水经·江水注》: “江水又东径鱼复县故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