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华山

华山

①在今河北三河市北。《方舆纪要》卷11三河县:华山在“县北三十里。一名兔儿山。即香河县骆驼港之源也。其地又有石城、青梁诸山口”。

②又名花山。在今江苏句容县北。《寰宇记》卷90升州句容县:华山,“《梁书》云:武帝舆驾东行,至此山,因问华山何如蒋山高。薛秦答曰:华山高九里,以与蒋山等,泉水倍多也”。《清一统志·江宁府一》 “华山”条引《府志》:“在县北六十里。亦曰花山。”

③即今江苏无锡市西郊惠山。《方舆纪要》卷25引《吴地记》云:慧山“古名华山”。

④一名花山。又名天池山。在今江苏吴县西。北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卷中:华山“在群山独秀,望之如屏,长林荒楚,蓊郁幽邃。或登其巅者,见有如莲花状,盖亦以此得名。或曰,晋太康中尝生千叶莲花也”。

⑤亦名东华山。又名小华山。在今江苏丰县东南三十里。《清一统志·徐州府一》:华山“周十余里。有三峰,其巅石皆方平,稍西削壁千仞。又西为华阳洞,深杳莫测。洞西口有石室,可坐数人。中峰突起,有自然石级,可以登蹑,一名岚山。其阳又有洞五,曰会景、虚白、碧寒、太元、太乙, 皆极幽胜。后峰亦名堕山”。

⑥在今江西余江县东北。《方舆纪要》卷85饶州府安仁县:华山在“县治(今锦江镇)北七里。山最奇秀,类池州之九华山。《志》云,余干县南七十里有华山,盖境相接也”。

⑦在今江西都昌县东北九十里。《方舆纪要》卷84南康府都昌县:华山“突然峭拔,高压众山,拟于太华”,故名。

⑧在今湖北新洲县西南长江边。《方舆纪要》卷76黄州府黄冈县:华山在“府西北百二十里。近阳逻镇。俯临江滨”。

⑨在今湖南郴县北六十里。一名华石山。或讹为话石山。山有孤石耸立。《水经·耒水注》:“耒水又西径华山之阴,亦曰华石山。孤峰特耸,枕带双流,东则黄溪、耒水之交会也。”

⑩又称太华山。在今陕西华阴市南十里。《周礼·职方氏》 豫州:“其山镇曰华山。”《史记·封禅书》:舜“巡守至西岳。西岳,华山也”。《水经·渭水》:“又东过华阴县北。”郦道元注:“县有华山。《山海经》曰:其高五千仞,削成而四方,远而望之。又若华状。西南有小华山也。”


(华huà) (1)古山名。(1)又称花山、宝华山。即今江苏省句容市北宝华山。秦淮河源出于此,泉壑清幽。南朝梁武帝曾登此山。(2)即“华不注山”。(2)今山名。(1)古称西岳。为中国“五岳”之一。在陕西省东部、华阴市区南。属秦岭东段。花岗岩断块山,壁立于渭河平原南侧,奇拔峻秀冠天下。东(朝阳)、西(莲花)、南(落雁)、北(云台)四峰环拱中峰(玉女),《水经注》云“远而望之若花状”,因名。又因西临少华山,故又称太华山。南峰最高,海拔 2160 米,并为五岳中高度之首。西峰最险峻,山顶有气象站。北峰为入山必经,三面悬绝,仅一岭南通,有“自古华山一条路”之说。1996年已建直上北峰的索道。全山道观古迹、天然奇景,处处可见。楼台、岩洞,大抵依山势建筑。在峭壁悬崖上开出的险道,如鹞子翻身、千尺㠉、百尺峡、老君犁沟、擦耳崖、上天梯等,均惊险万分。建国后对山路曾多次整修,增添了安全设施。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辟有国家森林公园。(2)秦岭支脉名。自陕西省东南部蓝田县境灞河上源向东北延伸至河南省西部灵宝市境。西岳华山属其支脉。最高峰草链岭在华县和洛南县交界处,海拔 2645 米。东北有大型钼矿金堆城钼矿。(3)即“惠山”。

华山游览图


猜你喜欢

  • 赤山市

    南宋置,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南。南宋置,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南。

  • 郎娇社

    又作浪社、 琅峤社。 即今台湾省屏东县南恒春镇。原为高山族郎娇社。清康熙间高拱乾 《台湾府志》 卷2: 郎娇社 “离府治四百九十五里”。

  • 池口河

    即今安徽贵池市西秋浦河。以入江口池口通称为全河之名。《方舆纪要》卷27贵池县:池口河在“城西五里。一名杜坞河。《志》云:城西四里有杜坞山,以唐杜牧尝游此而名,河经其下也”。

  • 寻真观

    即石鼓书院。在今湖南衡阳市北石鼓山。唐李宽读书其中,刺史吕温访之,有《同恭夏日题寻真观李宽中秀才书院》诗。

  • 尤凤站

    元置,即今辽宁凤城市西北通远堡镇。明废。

  • 瓦亭驿

    ①在今甘肃泾川县东。《方舆纪要》卷58泾州:瓦亭驿“在州东六十里,邠泾之通道也”。②在今宁夏固原县南七十里瓦亭村。明置驿,并设巡司及递运所于此。清设千总驻防。

  • ①即陶唐氏。在今山西临汾市西南。晋皇甫谧《帝王世纪》: “尧都平阳,于 《诗》 为唐国。”②商伐方国。祁姓。相传为尧的后裔。故址在今山西翼城县西二十里唐城村。为周成王所灭,后为其弟叔虞的封地。《史记·

  • 夏谦泽

    又名夏泽。在今河北大厂回族自治县西北十五里夏垫附近。《水经·鲍丘水注》: “鲍丘水又东南入夏泽。泽南纡曲渚一十余里,北佩谦泽,眇望无垠也。” 《资治通鉴》: 东晋隆安元年 (397),燕慕容宝“尽徙蓟

  • 松柏嶂

    在今福建永定县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98永定县: “松柏嶂在县南。《志》 云,与广东饶平县接界。 叠��巍峨, 林山蓊蔚。 昔人多避寇于此。”

  • 佛子岩

    在今湖南醴陵市东。《方舆纪要》卷80醴陵县“建安山”条下:“《志》云,县东五里有佛子岩。上有石洞,泉流不竭。可以溉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