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十八省

十八省

清初对长城以南的明代故土仍沿明制分为十五省,改其中的北直隶为直隶省,南直隶为江南省。康熙初分陕西为陕西、甘肃两省,湖广为湖北、湖南两省,江南为江苏、安徽两省,共为十八省(边疆地区由将军、都统、参赞大臣、办事大臣、驻藏大臣等统辖,不置省)。清光绪年间,新疆、台湾、奉天、吉林、黑龙江陆续建省后,仍沿称这十八省为内地十八省。


清初对长城以南的明代故土仍沿用明制分为十五省,改其中的北直隶为直隶省,南直隶为江南省。康熙初,分陕西为陕西、甘肃两省,湖广为湖南、湖北两省,江南为江苏、安徽两省,共为十八省(边疆地区由将军、都统、参赞大臣、办事大臣、驻藏大臣等统辖,不置省)。清光绪年间,新疆、台湾、奉天、吉林、黑龙江陆续建省后,仍沿称这十八省为“内地十八省”。


猜你喜欢

  • 禹门山

    ①即龙门山。在今山西河津市西北与陕西韩城市东北,夹河对峙。相传大禹所凿,故名。《水经· 河水注》: “昔者大禹导河积石,疏决梁山,谓斯处也。即 《经》 所谓龙门矣。《魏土地记》 曰:梁山北有龙门山,大

  • 神仙岭

    在今江西定南县北。《方舆纪要》 卷88赣州府定南县 “太湖山” 条下: “县 (治今老城镇) 北四十五里又有神仙岭,发脉于此,皆耸秀为邑境之望。嘉靖末,抚臣吴百朋破贼于岭下。”

  • 洛邑

    一作雒邑。《史记·周本纪》 载: 武王灭商以后,“营周居于雒邑而后去”。故址疑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内。周公在平定武庚的叛乱后营建的成周,亦称洛邑,或称新邑洛,故址在今洛阳市附近。

  • 宿沙

    亦作夙沙。炎帝时诸侯国。在今山东滨海之地。《太平御览》 卷865引 《世本》: “宿沙作煮盐。”宋衷曰: “宿沙卫,灵公臣,齐滨海,故卫为鱼盐之利。” 《水经· 涑水注》: “吕忱曰: 宿沙煮海谓之盐

  • 木黄

    即今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北六十里木黄镇。1934年10月,任弼时、王震、肖克率领的红六军团与贺龙、关向应率领的红三军在此会师,会师后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今木黄镇西北隅将军山西麓有“中国工农红

  • 雷衙镇

    清置,属白水县。即今陕西白水县北雷牙乡。

  • 仁侵孜宗

    又作达那仁则、达那仁青孜、达那仁钦则谿、打那仁钦孜谿。治所即今西藏谢通门县东仁钦则。“仁侵孜”,藏语意为宝山顶。1960年并入谢通门县。

  • 临贺塘

    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宋 《景定建康志》 卷 19: 临贺塘 “在城东三十里。屈曲一十里,灌田二十顷,梁临贺王萧正德理田于此,因以为名”。

  • 千峰寺

    北魏时建,在今河南临汝县东北风穴山中。本名香积寺,隋改名千峰寺。唐代扩建为白云寺。俗称风穴寺。北魏时建,在今河南省汝州市东北风穴山中。本名香积寺,隋改名千峰寺,唐扩建,改名为白云寺。

  • 初安郡

    南朝宋初置,属豫州。治所在新怀县(在今河南确山县西北)。大明间废。北魏延兴二年(472)复置。辖境相当今河南确山县西部及泌阳县东部。北齐徙治安昌县(今确山县西南三十五里)。隋开皇初废。南朝宋置,治安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