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洞桥镇
在今四川合川市东北。清光绪《合州志》卷4:十二洞硚“距城七十里”。
在今四川合川市东北。清光绪《合州志》卷4:十二洞硚“距城七十里”。
十六国前凉置临松郡,治所在今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东南马蹄乡。《魏书·地理志》 讹作临杜郡。
又名通济桥。即今河北献县北十里臧桥乡。清乾隆 《献县志》 卷 1: 通济桥 “即臧家桥,县北十里。顺治十八年建木桥,长十五丈”。
即今陕西合阳县东南坊镇。清光绪《陕西全省舆地图》郃阳县:坊镇“在县东二十里”。在陕西省合阳县东部。面积111平方千米。人口4.3万。镇人民政府驻坊镇,人口 5940。宋由兴隆寺得名兴隆市,后改名宝坊街
北宋置,属阳安县。在今四川简阳市东南五十里飞龙乡。在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东南部,北濒三都澳。面积98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飞鸾,人口 1090。1958年设飞鸾乡,后改公社。1984年复乡
在唐洛阳城 (今河南洛阳市瀍河东西、洛河南北) 西五里。为长安、陕州至洛阳的南道陆路交通要驿。白居易有 《临都驿答梦得六言二首》、《临都驿送崔十八》 诗。唐置,在洛阳城(今河南洛阳市)西。为长安与陕州
即今四川隆昌县东二十里石燕镇。有桥跨石燕河上,为往来孔道。清咸丰《隆昌县志》卷10:石燕桥在“县南二十里,下达重庆”。在四川省隆昌县东南部。面积77平方千米。人口5.3万。镇人民政府驻石燕桥,人口 2
即史国。都城在乞史城(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南沙赫里夏勃兹)。《新唐书·西域传》:“天宝中,诏改史为来威国。”
金天德三年(1151)改徐州置,治所在安肃县(今河北徐水县)。元不辖县。明洪武二年(1369)改为安肃县。金天德三年(1151年)改徐州置,治安肃县(今河北徐水县)。属中都路。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徐水县东
即今江西永丰县东南古县乡。清同治《永丰县志》卷2:古县街“在二十七都,距城五十里”。
在今浙江仙居县城西隅。宋《嘉定赤城志》卷3仙居县:安洲驿“在县西三百步。旧名括苍驿,绍兴二十六年令梅克明建,后废。嘉泰二年令林岳重建,以近安洲山,更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