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北黟山

北黟山

即黄山。在今安徽黄山市。黄山古称三天子都山。黟、歙建县后,通称黟山。东段走向,偏向东北,称北黟山。此段山势峻峭,古属僻远深山区,开发较晚。唐天宝间,太平建县后,始见黄山之名,《元和志》卷28太平县载:“黄山,在县西南四十里。上有泉水,泉侧多黄连。”同书歙县下仍记旧名,曰:北黟山“在县西北二百六十八里,宣、歙二州分界处”。足见此时以此山为分野,南北两州间已开成通衢,新旧两名同时通行于当时。唐宋以来,黄山之名逐渐替代旧名,形成全山主名。世传唐天宝间敕改为黄山,实为后世附会之说。


猜你喜欢

  • 中坝子

    即今四川城口县东河鱼乡。清道光《城口厅志》卷3:中坝子场在“厅东一百四十里”。

  • 封陵县

    唐乾元后置,属邕州。治所在今广西邕宁县东北七塘张村。五代晋属諴州。南汉复属邕州。北宋开宝五年 (972) 废。古县名。唐乾元后(一作景云后)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邕宁县东北。属邕州。北宋开宝五年(97

  • 牙江水

    在今湖南郴县东四十里。《方舆纪要》卷82郴州:牙江水“源出五盖山,北流经此,灌田八十顷。又西北流入于郴水”。

  • 滑家口镇

    北宋置,属平阴县。在今山东东阿县东南。金为滑口镇。古镇名。宋置,在今山东省东阿县东南。《元丰九域志》:郓州平阴县有“但欢、石横、界首、宁乡、滑家口、傅家岸、翔鸾七镇”,即此。后又称滑口镇。

  • 邬阳关

    即今湖北鹤峰县东北七十里乌阳镇。清设外委及千总驻此。集镇名。在湖北省鹤峰县北部。邬阳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600。传说容美田氏土司派驻此地首任守官姓邬,此关口开阔且光照好,故名。产玉米、稻、茶叶、烟叶等

  • 归仁园

    在今河南洛阳市旧城东南。为唐时宰相牛僧孺的故园。园中有七里桧,即唐时旧物。因花园占尽归仁一坊之地,故名归仁园。宋时属中书李清臣所有。《洛阳名园记》说:归仁园“广轮皆里余。北有牡丹、芍药千株,中有竹百亩

  • 唐河

    ①大清河支流。古称滱水。源出山西浑源县东南,曲折东流入河北中部白洋淀。《方舆纪要》 卷44浑源州: 滱水“发源州东南五十里枪峰岭,经灵丘、广昌二县境,出倒马关,入直隶唐县界,谓之唐河”。②上游曰赵河,

  • 多尔济汛

    即今内蒙古土默特左旗西南之多尔计村。《清高宗实录》:乾隆二十九年(1764)四月甲辰,“兵部议准山西巡抚和其衷奏称:归化城至萨拉齐二百四十里,地属紧要,应于适中之多尔济地方设把总一员,请即以善岱营把总

  • 福建省简称。本为闽越族所居,秦置闽中郡,汉初为闽越国。东汉许慎 《说文解字》: “闽,东南越,蛇种。” 福建地处亚热带,自古多蛇,居住境内的古越族先民以蛇作为图腾崇拜,闽因而得名。福建省简称。本为闽越

  • 蓝水县

    西魏改莲勺县置,为汉东郡治。治所在今湖北钟祥市西北。隋属竟陵郡,大业末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属郢州。贞观元年 (627)废。古县名。西魏改莲勺县置,治今湖北省钟祥市西北,为汉东郡治。隋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