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北石窟寺

北石窟寺

又称寺沟石窟。在今甘肃西峰市西南五十里复钟山崖壁上。据清乾隆六十年《重修石窟寺诸神庙碑记》及《镇原县志》引自唐碑记载,北石窟为北魏永平二年(509)泾川刺史奚康生开始建造。分上、中、下三层,南北长120米。最高处距地面十余米。北魏的第165窟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窟高14米,长21.7米,宽15.7米。造像以大佛为主,伴以胁侍、弥勒、普贤、阿修罗及佛传故事等。历经西魏、北周、隋、唐、宋各代开凿,共有窟龛二百九十五个,现存造像二千一百二十六躯,石刻及墨书题字一百五十余方。是甘肃规模较大的石窟群之一。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又称寺沟石窟。在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西南25千米寺沟川蒲、茹两河交汇处东岸。据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重修石窟寺诸神庙碑记》及《镇原县志》引自唐碑记载,北石窟为北魏永平二年(509年)泾州刺史奚康生开始建造。窟龛开凿在黄砂岩的崖面上,分上中下三层,南北长120米。最高处距地面十余米。编号165窟(俗称“佛洞”),是窟群中最大、保护最好的一窟。高13.2米,深17.9米,宽21.7米,内造七佛,身高8.1米许;十胁侍菩萨,身高3~4米;二交脚菩萨,高5.8米;还有三头四臂天王,乘象普贤菩萨。前壁门上明窗左右有大型高雕佛本生故事《萨垂那太子舍身饲虎图》,门外两侧雕有金刚力士和狮子。历经西魏、北周、隋、唐各代开窟造像,现存窟龛295个、塑像 2100 身。石刻及墨书题字150方、碑刻7通。壁画较少,多已残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鱼丘县

    五代梁改高唐县置,治所即今山东高唐县。后唐复改高唐县。古县名。五代梁改高唐县置,治今山东省高唐县。属博州。五代唐复改名高唐县。

  • 胡苏县

    东魏置,属勃海郡。治所在今山东宁津县西南二十二里保店镇。北齐废。隋开皇十六年 (596)复置,属德州。大业初属平原郡。唐天宝元年 (742)改为临津县。古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今山东省宁

  • 编县

    西汉置,属南郡。治所在今湖北荆门市西北。东晋隆安中移治今当阳市东北漳水东岸。南朝梁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湖北省荆门市西北。属南郡。东晋隆安中迁治今湖北省当阳市东北。南朝梁废。

  • 马岭驿

    清以明牵马岭驿改名,属义州。即今辽宁义县东牵马岭。乾隆《钦定盛京通志》卷30:马岭驿城在“(义州)城东四十五里,……明时筑城置驿于此”。

  • 博浪县

    1947年1月由阳武、原武二县合并设置,治阳武 (今河南原阳县)。旋裁撤,复置阳武、原武二县。旧县名。1947年由阳武、原武两县合并设立,治阳武(今河南原阳县驻地城关镇)。旋裁撤,复置阳武、原武两县。

  • 牛栏山

    ①又名顺义山。在今北京市顺义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1顺义县“牛栏山”条引宋王曾《上契丹事》:“顺州至檀州,渐入山,牛栏是其要地。”顾炎武《昌平山水记》卷下:牛栏山“山上有洞,俗言有金牛出焉,至今洞前

  • 锦川

    即今辽宁锦州市南小凌河。《方舆纪要》卷37广宁左屯卫: 小凌河,“ 《志》 云: 卫西有小河,名锦川,州以此名。或曰小凌河与诸水回合如锦也”。

  • 曲亭

    在今河南修武县北。《后汉书·刘勋传》:“四迁尚书令。延熹中……尚书张敬……并封亭侯。”《清一统志·怀庆府二》:“后汉延熹二年,封尚书令张敬为山阳曲亭侯。”在今河南省修武县北。东汉延熹二年(159年)封

  • 鬼者汛

    一作伟者。即今湖南吉首市西二十八里矮寨镇。清严如熤 《苗疆险要考》 称 “地险苗悍,为由乾(乾州) 入永 (永绥,今花垣县境) 咽喉”。

  • 秀州

    五代晋天福三年(938)吴越国置,治所在嘉兴县(今浙江嘉兴市)。辖境相当今浙江省的杭州湾以北(不含海宁市)、桐乡市以东地区及上海市所属吴淞江以南地区。北宋属两浙路。南宋属两浙西路。庆元元年(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