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称和林。元太宗窝阔台汗七年(1235) 建,为大蒙古国都城。故址在今蒙古国西南前杭爱省哈尔和林。元世祖忽必烈即汗位后首都南迁,改置和林宣慰司都元帅府。大德十一年 (1307),改和林路总管府,为和林
又作闷江。指今越南红河下游入海口一段。《交阯总志》 卷1: “大黄江,在里仁府,上接泸江,下通奉化府胶水江。”
在今河北丰润县城南。《清一统志·遵化州》:车轴山“在丰润县南十里。孤圆而高,若卧毂然”。山上有寿峰寺,又称无梁阁。
①东汉建安十五年 (210) 刘备置,治所在夷道县 (今湖北宜都市)。三国吴改为宜都郡。②南朝宋大明五年 (461) 置,属南兖州。治所在怀德县 (今江苏江浦县西)。永光元年 (465)废。③南朝宋大
即今安徽寿县南三觉镇。清乾隆《寿州志》卷1南乡集:三觉寺“离城一百三十里”。
古水名。《左传》: 哀公十七年 (前478),“越子伐吴,吴子御之笠泽,夹水而陈”。一说即今江苏太湖; 一说系太湖东岸一小湖,在今江苏吴江市境; 一说即今吴淞江 (古名松江)。《吴地记》: “松江,一
即荥泽。在今河南郑州市西北古荥镇北。《尚书·禹贡》: “荥波既豬。” 荥水即济水,战国时济水与黄河相通,西汉平帝后始淤浅,唐初淤为平地。
在今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东四十里。《清一统志·靖州》: 鸿陵山 “自金紫岭迤逦而南,峻拔凌云,冬春雪凝,玉立天表”。
即句注山。一名西陉山,又称雁门山。在今山西代县西北。历代为北方重要屏障。在雁门关以南地称陉南,以北地称陉北。《资治通鉴》:西晋永嘉四年(310),代公鲜卑拓拔猗卢从刘琨“求陉北之地。……(琨)乃徙楼烦
明万历三年 (1575) 改钧州置,属开封府。治所即今河南禹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南禹州、新密二市地。清雍正十二年 (1734) 改属许州府,辖境仅有今河南禹州市。乾隆六年 (1741) 属开封府。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