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利州路

利州路

北宋咸平四年(1001)分西川路置,治所在利州(今四川广元市)。皇祐三年(1051)移治兴元府(今陕西汉中市)辖境相当今四川营山、南部以北,通江、平昌以西,平武、梓潼以东地区和陕西秦岭以南,子午河、星子山以西及甘肃文县一带。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分为利州东路和利州西路。乾道四年(1168)合为一路。淳熙二年(1175)复分,次年又合,五年(1178)复分。绍熙五年(1194)再合。庆元二年(1196)又分,嘉定三年(1210)复合,十一年(1218)又分。元初废。


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分西川路置,治利州(今四川广元市)。皇祐三年(1051年)后移治兴元府(今陕西汉中市)。为川峡四路之一。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平昌、通江等县以西,营山、南部、梓潼等县以北,平武等县以东及陕西省汉中地区西部及甘肃省文县等地。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分为东、西路,乾道四年(1168年)又合为一路,其后又有分合。嘉定十一年(1218年)复分为东、西两路。


猜你喜欢

  • 益县

    西汉置,属北海郡。治所在今山东寿光市南十里益城。东汉为侯国,改属乐安国。后复为县。西晋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东省寿光市南,属北海郡。东汉改置益侯国。后国除复旧。西晋省。

  • 临晋县

    ①秦置,属内史。治所在今陕西大荔县东朝邑镇西南二里。西汉属左冯翊。东汉末移治今大荔县。三国魏为冯翊郡治。西晋改名大荔县。北魏初复名临晋县,太和十一年 (487) 改为华阴县。②北魏太安二年 (456)

  • 周卢溪水

    在今河北遵化市东。《水经·鲍丘水注》: 庚水 (今��河) “又径徐无县故城东, ……其水又西南与周卢溪水合,水出徐无山,东南流注庚水”。

  • 捕喝国

    即安国。国都在阿滥谧城 (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唐玄奘 《大唐西域记》 卷1: 捕喝国“周千六七百里,东西长,南北狭。土宜风俗同飒秣建国”。《新唐书·西域传》: “安者,一曰布豁,又曰捕喝。”

  • 青海王旗

    和硕特西前旗的俗称。在今青海乌兰县东。后迁德令哈市东。

  • 永庆司

    即今福建闽侯县东南祥谦镇。旧名尚干里,清乾隆十年(1745)置永庆巡司于此。

  • 理州

    元至元十二年 (1275) 置,属大理路。治所在今云南大理市北二十六里大理古城。至元二十一年(1284) 废。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治今云南大理市北旧大理。二十一年废。

  • 碇齿隘

    在今浙江舟山市定海区西北烟墩乡椗次村西。《方舆纪要》 卷92宁波府定海县: 碇齿隘 “在舟山所西五十里。去岑港密迩,与外港相对,倭贼易于登犯,嘉靖中为戍守要地。三十七年……设伏于碇齿”。在今浙江省舟山

  • 大辟山

    又名大涤山。在今浙江余杭市西南与临安县交界处。《晋书·郭文传》:“步担入吴兴余杭大辟山中穷谷无人之地。”即此。古山名。即今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西南大涤山。岩洞泉石,奇胜无穷。《晋书·郭文传》:“洛阳陷,

  • 飞乌县

    隋开皇十三年(593)升飞乌镇置,属新州。治所在故郪王城(今四川三台县南九十里郪江镇,即千字坟)。《旧唐书·地理志》 飞乌县:“取飞乌山为名。”大业初属新城郡。唐武德初属梓州,贞观二十二年(648)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