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判文山

判文山

即今云南建水县南焕文山。宋大理至明称判文山。《明一统志》卷86临安府:判文山“在府城南二十里。高千余仞,中有三峰削出如笔架。昔大理段思平外舅爨判居其上,因名,有祠在焉”。《方舆纪要》卷114临安府:判文山,“嘉靖中又易为焕文山”。《清一统志·临安府》:焕文山“北拱学宫,三峰秀拔,其影倒入泮池,本名泮文,后易今名”。


猜你喜欢

  • 乐乡县

    ①东晋隆安五年(401)置,为武宁郡治。治所在今湖北钟祥市西北六十六里乐乡关。隋属竟陵郡。唐属襄州。五代周显德二年(955)废。②北魏置,属高阳郡。治所在今河北清苑县东。北齐废。③北周天和三年(568

  • 长武县

    北宋咸平四年(1001)置,属泾州。治所在长武城(今陕西长武县西北三十里泾河南岸)。五年废。大观二年(1108)复置, 元至元十一年(1274)废入新平县。明万历十一年(1583)复置,属邠州。移治今

  • 小峨山

    在今四川乐山市西南沙湾镇南。《元和志》卷31绥山县:小峨眉山“在县南六里”。《方舆纪要》卷52嘉定府:小峨山“在峨眉县南三十里,一名铧刃山,又有李仙洞”。

  • 毗善县

    隋置,属珠崖郡。治所在今海南省临高县西北。唐武德五年 (622) 改名富罗县。古县名。隋置,治今海南省临高县西北。属儋耳郡。唐武德五年(622年)改名富罗县。

  • 黄道桥

    隋、唐东京洛阳皇城南洛水上,在今河南洛阳市旧城西南。洛水经皇城端门外分为三道,上各有桥: 南为星津桥,中为天津桥,北即黄道桥。在今河南省洛阳市旧城西南、隋唐皇城南洛水上。洛水经皇城端门外分为三道,上各

  • 高振岭

    在今广西桂平县北。《方舆纪要》 卷108桂平县: 高振岭 “在府北百余里。成化二年,韩雍讨大藤峡,登岭督战处”。

  • 铁杷溪

    即今广东湛江市西南之旧县河。《寰宇记》 卷169海康县: 铁杷溪 “溪有石似铁杷”。《方舆纪要》 卷104遂溪县: 铁杷溪 “在县东南湖光岩之阳,岩下有湖,俗传为陷湖,溪承其下流,中有石齿如铁杷,隋铁

  • 紫竹林

    ①原为天津城东南海河西岸一小村名。清咸丰十年 (1860) 天津开港后,法国强划租界地于紫竹林,其旁为英、美租界; 至 90年代末,德、俄、日又在海河两岸划定租界,因此泛称为 “紫竹林租界”。光绪二十

  • 广武埽

    今河南荥阳市北广武北古黄河南岸堤埽。为宋代黄河险工段。《宋史·河渠志二》:元丰五年(1082)十月,“提举汴河堤岸司言:‘洛口广武埽大河水涨,塌岸,坏下牐斗门,万一入汴,人力无以支梧。密迩都城,可不深

  • 马尾

    在今福建福州市东南,地处闽江下游北岸,负山临水,为福州外港。南宋《淳熙三山志》地理6作“石马”。明王应山《闽都记》卷12:马江“在江右里,南台、西峡皆汇于此。江心有巨石如马头,潮平则没,潮退则现,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