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口关
明置,属迁安县。在今河北卢龙县北六十里。《方舆纪要》卷17迁安县:刘家口关,“东接卢龙县之桃林口关,凡四口,路出大宁,最为襟要。明建文初,燕王驻永平,谋并大宁,……引兵自刘家口而北,大宁果下”。即此。
明置,属迁安县。在今河北卢龙县北六十里。《方舆纪要》卷17迁安县:刘家口关,“东接卢龙县之桃林口关,凡四口,路出大宁,最为襟要。明建文初,燕王驻永平,谋并大宁,……引兵自刘家口而北,大宁果下”。即此。
北周保定三年(563)改房陵县置,为光迁郡治。治所即今湖北房县。隋为房陵郡治。唐初为迁州治。贞观十年(636)改为房陵县。古县名。北周武帝时改房陵县置,治今湖北省房县。隋为房陵郡治。唐贞观十年(636
在今福建诏安县西北。清乾隆八年(1743)设诏安营游击守备于此。
旧名干将里。又名干溪。即今上海市金山县东南二十里干巷镇。相传春秋时干将曾居于此,故名。在上海市金山区中部。面积36.3平方千米。人口2.5万。镇人民政府驻干巷,人口2100。相传春秋干将居此,故名;一
在今湖北仙桃市西。《元和志》 卷21复州: “取州界复池湖为名也。”
又名西延镇。即今广西资源县。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北宋雍熙四年(987),“全之西溪洞粟氏,聚族五百余人,常抄掠民口粮畜。……(柳)开始至,为作衣带巾帽”。即此。
①唐置,属翼州。在今四川松潘县南。《新唐书·韦皋传》: 贞元十三年 (797),“高倜、王英俊由峨和、清溪道薄故松州”。即此。②唐置,属涪陵县。即今四川涪陵市东北三十里长江南岸清溪镇。《资治通鉴》:
即今四川宜宾县西北高场镇。清光绪 《叙州府志》 卷8宜宾县: 高家场在 “治西北七十里”。
在今湖南东安县北。 《方舆纪要》卷81东安县:八十四渡山“山势重复,流水萦纡,经此山者,凡八十四渡”。《清一统志·永州府一》:八十四渡山“在东安县(治今紫溪市镇)北一百五十里。山根迤逦不断四十余里,芦
三国吴改大末县置,属会稽郡。治所即今浙江龙游县。赤乌三年(240)改名龙丘县,宝鼎元年(266)分属东阳郡,后复名太末县。南朝陈属金华郡。隋开皇九年(589)省。唐武德四年(621)复置太末县,为穀州
①西魏废帝元年 (552) 置,治所在安宁郡安宁县 (今陕西绥德县东南五十里)。辖境相当今陕西绥德、清涧、子长、子洲、米脂、佳县、吴堡等县及横山县东部、榆林市南部地。隋大业元年 (605)改为上州,三